“联姻”之路不平坦
栏目:记者观察
作者:本报实习记者 路涛  来源:中国艺术报

  漫画《罪恶之城》和《300壮士》的作者弗兰克·米勒说:“好莱坞与漫画之间的调情正在走向婚姻。 ” 《复仇者联盟》热映,并在全球票房已超过10亿美元,漫画改编电影的票房、口碑、成败,已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漫画一次次被搬上银幕,有很多原因。首先是漫画已经培养出了庞大的读者群,漫画改编成电影,漫画迷会成为电影的观众,这支观看大军是电影票房的有力保证。庞大的漫画迷群体使改编电影自开拍之际就已经积累了超高人气,这无疑减少了投资影片的成本和风险,制片商当然更倾向于把资金投入到这类电影制作中。

  改编自漫画的电影有一个优势:制片公司在影片没有拍摄前就可以预知影片会是什么样子。漫画有图有景,有丰富的想象力与视觉冲击力,与电影脚本的表现形式极为相似,包含了电影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元素,为改编电影提供了现成的资料,节省了编剧、对白、情景设计等前期制作成本。其实,当代漫画本就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电影的表现形式,在今天灵感普遍告急、情节不断被重复的好莱坞,编剧想编成一个好故事是难上加难,而漫画提供了现成的题材,并且有钱可赚,制片商们当然会趋之若鹜。

  好莱坞漫画电影主人公几乎是清一色的超级英雄。每个人都曾有过英雄梦,这个梦想可以在漫画电影中实现。这些英雄形象都是正义、光明的化身,有过人的胆识和能力可以同邪恶势力斗智斗勇,人们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在这些人物形象中得到投射。

  漫画电影还能触动人的怀旧情结。漫画陪伴大多数人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喜欢的漫画人物,当他们被搬上银幕,人们是不会吝惜花几十块钱去电影院欣赏那些活生生的真人真景的,因为它能勾起人们对过去的美好回忆。

  丰富的电影特效也令漫画中更多离奇的情景、情节得以演绎。视觉盛宴是人们选择看电影的强大动力,看到蜘蛛侠在高楼大厦中来回穿梭、拥有超能力的变种人穿墙喷火、刀枪不入,种种在现实中不可思议的事在电影里都变得很平常,观众的眼球会被这些精彩奇异的画面吸引。投资方看准了这一点,在打造特效上乐此不疲。现在又加上了3 D技术,奇特的画面有了更逼真的效果,如虎添翼。

  从2000年《X战警》和2002年《蜘蛛侠》兴起漫画改编电影之风,十几年来至少有18部漫画系列作品被改编成电影。2009年底,迪斯尼完成了对漫画巨头惊奇公司的收购,如何处理惊奇公司的5000余名漫画主人公成了迪斯尼面临的问题,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它们改编成电影。大量的漫画人物如一座金山,从中挖掘出新星难度不大。钢铁侠就是这样被挖掘出来的,他在走上银幕之前只是一个二线漫画人物,但全球票房5 . 7亿美元的漫画电影却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超级偶像。

  但前方也并非一片光明。2006年,以2 . 7亿美元巨资打造的《超人归来》重装上阵,但在美国本土连成本也没有收回,《超人》难现当年神话。在去年上映的动漫电影中,票房和口碑也并非尽如人意,如《X战警:第一战》 《绿灯侠》 ,后者还是3 D制作,成本高而收益小; 《雷神托尔》遭到故事简单的诟病;不久前上映的《灵魂战车2:复仇之魂》即使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被包装成3 D,也重蹈了5年前《灵魂战车》的覆辙,在北美和国内票房口碑皆失利。

  漫画改编电影有它存在的问题。漫画故事相对简单,人物好坏分明,电影如果一切照搬,会削弱电影的内涵。弗兰克·米勒曾说:“漫画、电影和游戏,把这三个绑在一起不是好事。 ”电影中的特效虽然能吸引眼球,但过多的特效也会使观众视觉疲劳,所谓“成也特效,败也特效” 。在电影商业化的影响下,漫画改编电影很容易陷入过于追求视觉效果的怪圈。飞车、异能、特技频频使用,大家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大场面大背景,观众也快要看腻了,而这时对情节的要求就更高。如果影片在情节上没有突破、没有新意,观众的厌恶情绪可以想象。

  漫画电影成功与否,导演很重要,大多数漫画电影改编自漫画大师的作品,因为有市场的保证,制片商为减少成本请的导演往往不是一流的,所以拍出的作品质量难以保证。此类电影还有一个特征:都是系列,如果前一集大获成功,依靠前一集的“马太效应” ,制片方在续集里往往马虎行事。这些问题都在影响漫画改编电影的票房与口碑,如果继续存在,在这股强烈的风头之下,作品失败不可避免,漫画改编电影的未来仍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