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时代 礼赞劳模
作者:邢虹 邬楠 张雯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用最优秀的作品向劳模致敬”

南京举办“时代楷模·工匠精神——南京文艺家‘为劳模礼赞’主题作品展”

致敬时代  礼赞劳模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黄莉新等参观展览

  近日,由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时代楷模·工匠精神——南京文艺家‘为劳模礼赞’主题作品展”引发多方瞩目,收到社会各界热烈的反响。南京文艺工作者综合了油画、版画、中国画、书法、摄影、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劳模写真,讲述劳模故事,讴歌劳动者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的工匠精神,赞美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高尚品德。展示劳模风采,弘扬时代精神,是此次活动的初衷,也是南京文艺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艺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具体举措。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黄莉新在参观展览时表示,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为全市广大职工树立了光辉榜样。她强调,要大力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使劳模事迹家喻户晓,让劳模精神发扬光大,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社会氛围和价值导向。

  江苏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章剑华,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宁,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臧正金,全国劳模程卫国,画家王晓明合影

  江苏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章剑华高度肯定了展览的特别意义:“时代楷模,工匠精神。今天我们重提工匠精神,富有深意。工匠是劳动者的代表,工匠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工匠精神,就是高超的技艺、认真的态度、创新的意识、执着的追求、文化的情怀。这正是当今时代楷模所具有的,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

  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文联主席徐宁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她说,这是一个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文艺活动,这些作品既写实又写意,塑造了形象,彰显了精神。劳模和艺术家一个是用劳动创造美,一个是用艺术表现美,“劳动之花”与“文艺之花”交相辉映,引领了社会风尚,传递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江苏省劳模孙景南的家人和工友参观展览

  “小”文联大联结,美术、摄影、书法、诗歌齐上阵, “给力”赞劳模

  以劳动者为主题进行创作是文艺界的传统,徐悲鸿、吴作人、李桦等老一辈艺术家都是其中的实践者,闫振铎的油画《铁人王进喜》 、吕厚民拍摄的时传祥等作品都广为流传,深受全国人民喜爱。以劳动者为主题的美术展、摄影展、书法展和文学作品也是文艺界长青的主题。

  在继承这种传统和主题的基础上,此次南京市文联充分发挥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联合”之力,不仅“联合” 、引导南京文艺家们集体将视线投向工人群体和广大劳动者,还跳脱了单独艺术门类的范围,“联合”美术、摄影、书法、文学各界的艺术家,组织他们分别以自己擅长的艺术形式共同为劳模创作,合力完成了一次以劳模为中心、众艺术形式共襄的完美“礼赞” 。

  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濮存周是这次展览的策划者,他之前在部队时就曾为部队英模画过肖像、搞过活动。“这也给我一些启发,我们能不能为南京劳模来礼赞、来进行创作?我的设想提出后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南京市美术家协会组织了陈坚等一批非常优秀的画家,给15位劳模画肖像,又组织了15位中国画画家向劳模赠送作品。同时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组织了孙晓云等知名书法家为劳模赠送书法作品。南京市摄影家协会组织优秀摄影家分赴劳模工作现场,拍摄他们精彩的工作瞬间。这三者相互之间形成互动,然后布展时以每位劳模为一个板块,集中进行展示。最后,这个板块里所有的作品都将赠送给劳模。 ”他说。他还介绍到:南京市作家协会还特邀著名诗人方政写下《劳模礼赞》 ,用深情的语言代表南京文艺家向劳模们致敬。

劳模们在作品前交谈

  “从策划到办展,时间很紧张,前前后后也就半个月的时间,但从今天的展览效果来看,功夫不负有心人。 ”虽然作为一位专业画家,濮存周因忙于组织活动而未能亲自动笔描绘劳模,但他在遗憾的同时依然十分激动,“这次参与创作的艺术家也是‘劳模’ ,接到邀请后都是全心全意参与活动,即使手上有其他创作也都暂缓下来立刻投入劳模主题创作中。我能感受到,不仅是劳模们,艺术家们也具有着令人尊敬的工匠精神,他们的创作成果完美地呈现在展览当中。 ”

  家风代代扬,勤劳敬业的奋斗精神是给孩子最好的滋养

  开展当天,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电气高级技师雍宁带着12岁的儿子一起来到南京文化艺术中心。“这是我爸爸! ”小家伙在雍宁的画像前,自豪地对参观者说。

  对雍宁的儿子来说,“爸爸是劳模”具体的生活体现是—— “做人做事都要认真,态度要端正。这是我从小爸爸就一直跟我强调的事。 ”他看着摄影家抓拍的雍宁工作照,读着展板上雍宁的事迹,“爱思考、勤钻研、善创新。肯吃苦、勇担当、甘奉献……”他握紧小拳头立下心愿:“将来我也要像爸爸一样,当劳模! ”

著名油画家、南京文化名人陈坚正在创作劳模程军荣肖像

  “非常自豪! ”周福安的儿子周诚站在父亲的展板前难掩激动之情。周福安是南京宁栖缘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他采用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三联运作模式,带领社员共同发展,为南京八卦洲的整体农业创新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受父亲的影响,周诚也走上了农业工作的道路。“画家把我爸爸纯朴、务实的特质表现得特别好。 ”他对记者开玩笑说:“而且画得和我爸爸本人一样帅! ”

  “用艺术的形式展示劳模风采更有感染力” ,展览激起各方热烈回响

  展览开展首日,就因立意崇高、艺术水准突出、形式新颖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展,反响热烈。

  许多原本不了解这些劳模的普通市民,参观展览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毕业于南大中文系的孙可,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自己的感想:“油画中的那个人,如此写实却又如此艺术。劳模们的一颦一笑,被定格在油画里。一方面,我惊叹于画家的技法精湛,非常真实灵动,贴近劳模本人;另一方面,油画独特的质感,又使劳模形象上升为永恒的艺术形象,有一种熠熠生辉的感觉。 ”

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伍盛正在创作劳模杨春泽肖像

  “用绘画和摄影等艺术形式记录劳模,是一种特别好的表现手法。劳模精神让人感动,这次展览让这种感动更具有感染力,让艺术更有生命力。 ”市民王琦琳说。

  展期正逢“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南京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纷纷组织职工集体观展。多位劳模的同事、朋友这几天也都纷纷前往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参观,“形神兼备”是他们对展览的第一感受。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首席技能专家、车体车间女电焊工孙景南的同事王亚婷告诉记者:“我们作为新员工,平时工作上有什么不懂的,她都是随叫随到,我们都喊她‘大师’ 。 ”肖像画中,孙景南面带笑容眺望远方,“这幅画跟她本人一样亲切。 ”孙景南的同事们拿出手机,与肖像画自拍合影。

  “一看到这幅画就想起‘朴实无华、值得信赖’ ,这几个字,和劳模平时给我们的感觉一样。 ”强文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11工厂纪委书记兼政治部副主任、高级技师程军荣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她说:“用这种艺术形式宣传劳模很新颖,更能让人被劳模精神所感动。 ”

  江苏省内多家主流媒体或设专版、或在头版位置刊登展讯详细介绍; 《南京日报》 《金陵晚报》和南京电视台则开辟专栏,连续多日深度采访、集中报道。 《南京日报》在5月1日报纸头版发表了题为《用艺术之美点亮劳动之美》的评论员文章,高度肯定此次展览“ ‘劳动之花’与‘文艺之花’交相辉映,引领社会风尚,点亮时代之光”的积极意义。新浪微博相关话题#南京画家为劳模造像#在网络上持续发酵,截至5月15日阅读量已达39 . 8万,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陆长根正在创作劳模刘建华肖像

  一次展览牵引出许多奇妙温暖的缘分:世间很多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在这次形式新颖、题材独特的展览背后,南京文艺家和劳模之间更是产生了一段段佳话、一个个故事、一次次互动。

  13年后意外相遇,书法家曾经是劳模护理过的病人

  “13年前,我在省人民医院手术的时候得到了宋护士长的亲切照顾,今天,在时代楷糢·工匠精神——南京文艺家‘为劳模礼赞’主题作品展上,我的‘厚德载物’正好被安排赠给了全国劳模宋护士长。这大概是上苍的安排吧!好人会有好报。 ” 4月29日下午,参加完展览开幕式的书法家陈金纯难掩激动的心情,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了这么一段话。陈金纯和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宋燕波在南京文艺家“为劳模礼赞”主题作品展上的这次意外相遇,迅速引发关注。

  4月29日,陈金纯走进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开始找寻自己的书法作品——接到创作任务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这幅字会送给哪位劳模。他找到了自己写的“厚德载物” ,书法大篆写就、遒劲凝重。这幅字的旁边,是画家李建民创作的一幅油画,画面中,一位白衣天使在微笑,画中的白衣天使就是宋燕波。当时正在现场的宋燕波越看陈金纯越觉得眼熟,主动交谈了几句就确认了——2003年陈金纯进行肝移植手术后住进重症监护室(ICU) ,宋燕波就是当时带领特护小组日夜守护在他身旁、提供24小时不间断专业照护的ICU护士长。

  13年后的这次相遇,让两人又激动又惊喜。陈金纯略有遗憾的是没能早点知道自己的作品是送给宋燕波的。“劳模都有着高尚的道德,所以我选择了‘厚德载物’这四个字。若是早知道书法是送给宋护士长,我更想写‘大医精诚’ 。 ”“大医精诚”出自医圣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 ,是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意指唯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者方能称为“大医” 。

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著名版画家钱卫民正在创作劳模雍宁肖像

  上阵父子兵,“书画合璧”颂劳模

  为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电力电缆高级技师陈德风创作肖像的是“85后”版画家王鉴非,刚满30岁的他也是此次主题创作中最年轻的艺术家。经过多次深入的观察交流、内心揣摩,他选择黑白木刻,用最纯粹的黑与白洗练地表达出陈德风忠厚朴实、亲近随和、爱岗敬业的精神面貌。而送给陈德风的书法作品,恰巧是他的父亲王刚创作的。父子二人的作品同场展出,并将在展后同赠予一人,这成为展览的一段佳话。

  “我父亲创作的是书法,艺术形式上跟版画有差异,但是我觉得实际上从创作的目的和精神上来说是一致的。 ”王鉴非说。王刚则表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能把自己的作品献给劳模感觉非常愉快。“通过这个活动艺术家可以真正了解劳模。如果文艺工作者不了解社会、不了解人民、不了解生活,怎么能创作好的作品?我认为今后这样的活动,要经常举办。 ”

  展览牵起校友情

  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是探索乡村教育新路的先行者,他30多年坚守乡村教育,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为他创作肖像画的画家刘宾,与他是晓庄师范的校友。这次展览让两位以前只是听说过而互相不认识的校友变成了好友。

  杨瑞清的故事刘宾早就知道:“杨校长当年一毕业,选择去乡村办学,我跟其他同学都知道,当时特别轰动。他的抱负,他对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的践行,让我们特别钦佩。 ”杨瑞清说,他跟刘宾1979年、 1980年两年同时在晓庄师范读书,“他后来先于我一年毕业。那天见到刘老师以后我觉得很激动。这些年我一头扎进乡村办学校办教育,为什么内心一直充满力量?现在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其实就是无数力量的推动,让我们走到今天。 ”

  街头曾相遇,劳模就在我们身边的平凡岗位上默默发光

  女交警廖超和画家朱晓华在交谈中,也牵出一场奇妙的缘分。朱晓华拿到摄影家蒋苏平拍摄的照片,以此开始创作肖像画时就觉得这位照片中的女交警感觉很熟悉。在展后组织的座谈会上,他问:“你以前有段时间是不是在(南京)中央商场那边指挥过?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朱晓华笑道:“难怪呢,我以前从那边走的时候见过你。 ”

  廖超感觉自己做的却是正常又普通的一些工作,但是这样的工作以艺术形式呈现出来的时候,令她觉得又震撼又感动。“其实我自己还有一点不好意思,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动力吧,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尽可能再做得更好一些。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协版画艺委会委员王鉴非正在创作劳模陈德风肖像

  持续的礼赞,画家杨振和再度赠画劳模范乐新、陈炯

  南京文艺家“为劳模礼赞”主题作品展上,画家杨振和为著名京剧演员、梅花奖得主范乐新和南京汽车客运站服务班班长陈炯两位劳模创作了版画。因为工作繁忙,他在创作这两幅版面时几乎每天下班后都在熬夜工作。几天之后,在南京市文联举办的座谈会上,他又分别向她们赠送了自己以前的画作,持续为劳模礼赞。

  杨振和此前为范乐新创作的油画前前后后花了一个月时间,从范乐新的演出照中精挑细选出一幅,再进行构图、创作。“范老师的头像后面加入了一些文字标签,是对她艺术成果的肯定;画上的门窗,寓意是范老师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画的主体颜色是红色,表达了我对于劳模的崇敬之心;整幅画是封面人物的感觉,因为我觉得劳模就应该上封面! ”范乐新看到自己的画像非常激动,“大家都觉得很漂亮,比我本人漂亮。 ”

  座谈会上,杨振和拿出一幅2014年创作的《贵妃醉酒》送给范乐新。“虽然我没演过《贵妃醉酒》 ,但我也扮过杨贵妃,收到这份礼物真是太感动了。 ”范乐新拿着画爱不释手,“上次开幕式的时候,杨老师和我聊过,他平时就以画戏曲人物为主。我非常高兴,因为他喜欢戏曲,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 ”

  杨振和为陈炯创作的版画独具匠心,尤其是整幅作品的颜色,他设计成以红色为主。“我想对劳模的赞扬或者歌颂,如果要用颜色来表现的话,红色是最合适的。红色比较热烈、比较喜庆。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呈现,能够把我们劳模的光辉形象烘托得更高大。 ”这幅画让陈炯在展览现场一见钟情,她说:“这幅画很显眼,当时一看就觉得真的好喜欢,感觉杨老师真的是全身心地创作。 ”

  杨振和在座谈会上送给陈炯的也是自己擅长的戏曲人物画,一幅《杨家将》以英姿飒爽的杨门女将的形象寄托着他对陈炯这位巾帼英雄的赞美。

  之所以再度送出自己精心创作的两幅画,杨振和动情地说:“送给劳模太光荣了,如果能给她们带去一点艺术享受,带去快乐,就是我最高兴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