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之“波兰”
从古至今的“横劲儿”
  来源:中国艺术报

    第三届乌镇戏剧节中,波兰导演乔格什·布拉尔的《樱桃园的肖像》

    作为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国际单元”开幕大戏的波兰戏剧《先人祭》

  “生活状态:全球环境中的波兰当代艺术”展中,艺术家艾娃·尤什凯维奇的油画《姐妹》

  波兰民族从古至今的“横劲儿” ,从肖邦的“波兰心”延续到二战时以骑兵迎击德军的闪电战攻势;而在文学艺术上“横”的风采,也从年初的“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展,延续至“生活状态:全球环境中的波兰当代艺术”展与“从源头到灵感——波兰设计中的民族主题展” ,乃至《伐木》 《先人祭》 《樱桃园的肖像》等戏剧作品中。

  2月至5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 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展,展品来自波兰近20家大型博物馆和艺术品收藏机构,涵盖15至20世纪的波兰绘画、雕塑、丝织品、金银器等艺术门类的作品近350件。中世纪宗教艺术品之精美,手工艺品“民族风”之浓郁,历史绘画爱国情怀之饱满,无不让人难忘,而肖邦经典作品的展示无疑更凸显艺术家之于波兰艺术的重要性。

  随后,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生活状态:全球环境中的波兰当代艺术”展与“从源头到灵感——波兰设计中的民族主题展” ,一个以绘画、装置、影像作品探讨波兰当代艺术家观察、体验生活的创作状态;另一个则以200余件(套)民俗艺术作品,再次证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从19世纪直到现代的波兰民族服饰中,精美的织绣纹样、洁白的蕾丝花边、亮丽的腰带与胸章,以及温润的琥珀与珊瑚佩饰等,无不散发着古典、浪漫的气息,精湛的手工技艺令观众驻足良久。

  戏剧舞台上,今年频频亮相的波兰戏剧依旧透着“横劲儿” ——5月初在京津两地上演的《伐木》与8月作为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国际单元”开幕大戏的《先人祭》 ,仅仅从近5个小时的时长就已然霸气十足。波兰名导克里斯提安·陆帕在《伐木》中,讲述艺术家从年轻时的反叛到中年后的妥协,看似平凡的故事却把人物描摹到极致。亚当·密茨凯维奇的《先人祭》是波兰戏剧文学的必修课,一些波兰籍的“中国文化通” ,甚至将该剧在波兰戏剧史的地位与我国的《茶馆》相提并论。但该剧一直未曾完整地呈现在舞台上,此次不到40岁的波兰导演米哈尔·泽达拉创造性地将《先人祭》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四部搬上舞台,从天而降的各种垃圾,长时间没有常规照明、“一黑到底”的舞台,现场拍摄后在舞台两侧屏幕上“实况转播”的先人祭仪式,密茨凯维奇笔下19世纪的波兰,被泽达拉“任性而为”地赋予了现代,甚至颇具实验色彩的舞台表现,但依旧展现社会的呼啸,以及人性与信仰在历史中的反思。

  10月底,第三届乌镇戏剧节中,导演乔格什·布拉尔的《樱桃园的肖像》再一次“惊着”了观众——他改编的是契诃夫经典《樱桃园》 ,而全剧时长仅1个小时,只选取剧中讲述“拍卖樱桃园”的第三幕,没有起承转合,上来就是高潮。不担心观众看不懂,在布拉尔看来“你想看契诃夫,请在这之前读他的作品。全本演出早已是陈年旧事,太无聊了” 。而观者除了在他的剧中看到被欲望所支配的人们,更从仅有三张桌子的简洁舞台与演员们令人叫绝的肢体表现,意外发现与我国传统戏曲讲求的“一桌二椅”不乏相似之处的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