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现代城区发展的文化选择
栏目:经验交流
作者:吴继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今年是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开展20周年。我想为“中国曲艺之乡”这六个字叫个好,因为它彰显了曲艺始终属于民族、属于城乡群众的文化追求。这样始终不懈的文化追求本身就蕴含了强大的力量。曲艺原本源于生活,源于市井。为什么又要而且又能坚持二十年如一日地开展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这其中充分体现了中国曲协的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一、曲艺文化已经进入区域的核心舞台

  美国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中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区也是如此。西岗区的百姓对曲艺有着深厚的历史情感,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在西岗区就有著名的曲艺演出固定场地,曾吸引了包括马三立、侯宝林等众多曲艺家来此“撂明地儿” ,也培育锻炼了一大批本土曲艺工作者。自1991年起,西岗区在中国曲协的大力支持下,举办“西岗杯”全国相声新人新作推选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基本形成了每两年举办一届活动的机制。“西岗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活动始终得到了李金斗、侯耀文、姜昆、高英培、师胜杰等著名艺术家的关怀和支持,不少业余爱好者也因“西岗杯”最终投身相声事业,成为相声界的名角大腕。有的获奖作品还登上了春节联欢晚会。可以说,发展曲艺是顺应西岗城区文化惯性而做出的文化选择。

  二、丰富市民的曲艺文化生活是党和政府的文化担当

  这些年,我们提出了一个理念“做群众需要的事,做事让群众满意” 。于是我们就有了三个不一样的圈: 500米文化圈、 500米惠老圈、 700米医疗圈。

  500米文化圈的概念就是西岗区的老百姓从家里走出500米就一定有文化活动场所。但是你不要以为提供了一大堆“高大上”的东西老百姓就买账,他们更希望是扭扭秧歌、唱两嗓,更希望忙了一天乐呵乐呵,曲艺就是最好的选择。500米惠老圈更是如此,现在中心城区的老年人渴望的是精神生活。但是他们不爱听流行歌曲、不喜欢蹦迪泡吧,他们最喜欢的还是曲艺。还有700米医疗圈,很多人以为医疗仅仅就是看病,西岗区不这样认为。我们正在关注和发展的是心理健康,欢笑是抚慰内心的良药,曲艺是重要的健康资源。这个理念在我们的365社会治理体系中得到了最彻底的贯彻。这里面最关键的是365天、 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为社会和群众服务。

  三、扎下传统的文化根脉然后走向世界

  我一直有一个观念,孩子送出国门要选好时机。因为任何一个人都要有一个文化根脉。中国的孩子最好先扎下中国的根,在高中以后再考虑出国深造。这样无论他在外面多久,到了大年三十他都想回家,都想吃饺子。扎一条中国的根,然后开出世界的花朵。曲艺里面就有深深的文化根脉,可以说每一种形式里面都沁润着中华传统文化。所以西岗区非常重视青少年培养。经过中国曲协考核审批,西岗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青少年曲艺培训基地。现在发展得很好,每年都拨出专款扶持基地建设。近几年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少年曲艺骨干,在国家、省、市各项活动中表现优异。

吴继华(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委书记、中国曲协曲艺之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