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永锵现象”
——广州市文联“岭南文化走出去”系列谈之二
  来源:中国艺术报

  6月19日,广州市文联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召开了“陈永锵现象”座谈会。广州市各文艺家协会、各区县文联共60多人参加。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主席乔平主持会议。

喀纳斯晨光 陈永锵

豪情万里  碧野雄风  陈永锵

    陈永锵是能载入美术史的画家

  陈伟安(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

  有关陈永锵的艺术研讨会已经取得很多成果,我想今天站在整个美术史的角度来看他的艺术。陈永锵画花鸟科班出身,又能够驾驭山水、人物乃至书法。在才情境界方面,陈永锵有两大成就最值得称赞:一是以山水的构图方式来表现花卉,二是在构图上擅长以局部来谋大局。他运用双钩填色法有意突出花瓣的棱角是一大创新,整个画面颇具山水之“势” 。目前没有见过用水墨来画木棉的中国画画家,我觉得陈永锵必将载入美术史册。

  把对人生的思考载入画中

  陈志彦(广州市荔湾区文联副主席、广州凯利文化艺术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1998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陈永锵总能举办一个非常震撼的展览。他说,到60岁时要画60棵树,果真如期完成了,而且非常精彩。他无论画什么,总是将他对人生的思考,用拟人的想象载入到各种角色里面。其实每一棵树都是他不同状态的自己。现在陈永锵画的红棉已经成为广东的文化名片。他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大画家,但他非常热爱这项事业,甚至把画画看成他生活的全部。“做个好人,服务社会” ,这是他的人生定位。

  画院建好了却没给自己留画室

  卢延光(广州市美协名誉主席、广州艺术博物院原院长)

  谈到陈永锵就有很多话题。比如他担任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之后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设立朱光市长像,供大家纪念。建设广州画院大楼,他也付出很多心血,可大楼建成后却没给自己留个画室。还有搞了几十年的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发起人、参与人、领导人都是他。陈永锵很“傻” ,广州市甚至广东省这么多美协自己掏钱支持下面艺委会的,前几年只有他一个。“恩”和“孝”这两个字也在他那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继续扛起“岭南画派”的旗帜

  梁凤莲(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岭南画派”探索创新、勃勃生机的旗帜终于给陈永锵继续扛下去了。他的画,汪洋诗气、大开大合,充满风起云涌的气势,彰显坦荡的胸怀。很多人觉得岭南文化细腻、小家巷,但是从陈永锵那里可以得出一个有力的反驳。前几天在佛山调研,有人说广东男人没血气、不阳刚,我就希望他们参观一下陈永锵的展览,一定会有不一样的认识。陈永锵画作的岭南特色,不仅应该继承,而且应该放大。他是这块土地长出来的一棵大树,应该成为聚焦我们岭南文化精神风骨、本土特色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有兼容能力的画家

  李劲堃(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

  一个艺术家也好,一个人也好,多数都是因为才情与形象让别人注意,才历史留名。李白的诗很好,但他鲜活的情怀更是能一下子就抓住人。我想陈永锵也是这样的一个人。陈永锵在“文革”后,通过求学,形成了扎实的素养。

  陈永锵粗犷的外表下有一颗非常柔软的心,他的心里装着他的绘画才华。他还有极强的兼容能力,有兼容能力的人一旦走到艺术领域便有无数可能。

  民众的认可是对他最高的奖赏

  王永(广东省美协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广东省文联美术书法摄影工作部主任)

  提到陈永锵,我首先想到的是,上周画展开幕式时那么多人,当时有领导、有艺术家,但绝大部分是普通民众。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对于艺术家来讲,民众的认可是最高的奖赏。陈永锵非常有同情心。汶川地震时,艺术家捐画有时限,当时我去他家,他要我明天就到家里来取,他要连夜创作。第二天,我去他家里时,他还在题款。他工作特别严谨规范,办展览原本打个招呼就行,但是他还是亲力亲为。总之,陈永锵是一个让学界钦佩、让大众感动、让岭南骄傲、让自己欣慰的有个人鲜明特色的艺术家。

  重塑对广东文化的新认识

  周国城(广东省书协副主席、广州市美协主席)

  现象的出现是积累起来的,一个人要成为一个现象,他一定要有一波一波影响巨大的行动。陈永锵的人格魅力造就了他的现象。前几年,我跟陈永锵一起到杭州做展览。他当时跟我说,全国展览我都去搞,唯独浙江,你要帮我打个招呼。但他这个展览竟让观众感动流泪。可以说,浙江是通过这次展览重新认识广东文化的,“陈永锵现象”颠覆了很多人对广东文化的认识。

  城市的形象和艺术家相结合

  赵洁(《广州日报》副刊部主任)

  我觉得一个城市的形象应该和艺术家相结合。广州,现在做的一系列推出本土艺术家的举措非常好,因为艺术家的形象代表了人文城市的形象。广东艺术家非常接地气,陈永锵跟广东人的特质非常契合。跟他接触的人都感受到,他把自己的身段放得非常低,不像有些艺术家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他也非常肯干,做出了一些很大气的东西。我觉得作为广州艺术家不管走到哪里,都应让别人看到广州的精神和形象。

  他的画让人过目不忘

  赵利平(收藏家、资深艺术评论人)

  从他的艺术上,我们看到他是一个勇于创新、有追求、有才情的人。一般花鸟画都是小情怀、小调子,他画出的则是大格局、大的时代气息。他也是很有故事的人,正因为有故事,才有传播。他很有表演天分,我们经常会听到他的事迹,有很多关于教育、公益的事情。正因为这些故事,才有了“陈永锵现象” 。陈永锵的画诗情画意兼顾,而且不断摸索新的方法。看过他的画便在脑袋里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

  打到北京去的广东艺术家

  黎展华(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

  一个艺术家的成功,人品是一方面,

  笔墨、影响力、创造力也是一方面。陈永锵是一个打到北京去的广东艺术家。他在作品用线上,该狂放的时候就非常狂放;在用色上,不仅融合了“岭南画派”之所长,还吸收全国各个画派的优点。28年前,我跟陈永锵到烟台美术馆。笔会之后,他突然跑到台上唱起歌跳起舞来,跳完后掌声如雷。他就是这么直爽、豪迈。

  哲学对艺术家创作大有帮助

  白岚(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 《信息时报》副刊部主任)

  陈永锵说,艺术是人类向往自由、追求自由和享用自由的一种生活方式。艺术创作的最初过程就是创作者追求本我的过程。陈永锵为了他热爱的自然与生命而创作,很早就具有了自己的艺术面貌,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本我。除了他的艺术创作之外,我还看到他很多文字。他的文字非常精彩,他也很喜欢通过文字来表达另外一种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艺术家这种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对他们的创作有着极大的帮助。

    “读不懂的陈永锵”霸气又细致

  黄健生(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广州南沙区文联主席)

  “陈永锵现象”非常有意思,我觉得应该叫做“读不懂的陈永锵” 。他性格直率,从他新近创作的200多幅大作中也可看出这种霸气。同时,他又非常细致,每次活动会和在场的每个人一一握手,还经常把全场逗乐,童心未泯。他

  “的这种霸气和细致,来源于他的才情和对人生的态度。他是为人生而艺术,而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他是在一种无悔的状态下来创作的,他的才情也是修炼了60年的结果。他的画上有自己的诗、书法、对联,在霸气和细致之外还充分体现出个人的修养。

  艺术家根植于他们生长的土地

  江冰(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

  广州文学界现在还在思考,怎样找到地标性的作家,什么是真正属于广州的本土文学。在全球化时代里,地方性艺术的前景非常广阔,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根植于他们生长的那块土地。

  看过陈永锵的画,我很喜欢,没想到他的画这样雄健。木棉树现在已经提升为中国的形象,它的枝干那么雄壮、花朵那么大,跟岭南的柔美完全不一样,跟陈永锵的形象结合在一起,非常精彩。岭南文化非常务实且生活化,离中原很远,离大海很近,所以它的海洋性以及它跟中国主流文化的差异性,永远是我们需要寻找本土文化走向世界的突破口。在这一点上,陈永锵用自己的艺术给出了答案。

  关于陈永锵的“四个符号”

  许固令(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香港特聘馆员、广州画院名誉画师)

  陈永锵在西樵山当知青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画画写生,他挑着粪和尿,坐着小船,在那种很艰苦的日子还坚持写诗,他对我来说第一个符号是知青。陈永锵是一个张扬个性的人,这是第二个符号,从他的作品就能看出来,铺天盖地,很少有画家能够做得到。第三个符号,诗酒平生。喝酒、跳舞,这都是他生活的状态。我们不敢说的话,他敢说,都是凭着他的胆量和诗酒平生的乐观人生态度。第四个符号,陈永锵是一个感恩社会的人。社会有需求的时候,他都是用自己的作品、自己的金钱、自己的力量为社会服务。

山路悠悠长 陈永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