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忘记那些为民族文化作出贡献的人
栏目:发言摘登
作者:苏叔阳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不要轻易忘记那些为民族文化作出贡献的人

苏叔阳(著名作家)

  我个人觉得连阔如先生最后一次在社会上见到的那个人就是我。那是1956年要放假的时候,我当时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一年级学生,奉学生会委托去邀请一位艺术家为学生社团做一次朗诵讲座。当时电台最火的两个人,一个是孙敬修讲故事,一个是连阔如说评书。后来社团同学一致表决同意请连阔如先生来讲座。于是我就去请他,他给我的印象非常朴实,自己坐公交车来学校,完全看不出来是一个名家。那次讲座的内容距今已经53年了,但我记忆犹新,连先生那时候大约五十三四岁,我18岁,他首先讲解了孙敬修和他在技术上的区别。他说嗓子什么是“立”起来的,什么是“横”着的。然后说,大家都说评书都是手眼身法步,他说不是,应该是眼手身法步,眼到手到才是演员,手到眼后到那是棒槌。这几句话到今天我都记忆犹新。那次我和他待在一起整整一个下午时间,他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记得当年我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时,导演谢添要和我拍一部《燕子李三》 ,当时我们有个愿望,生怕把当时北京“春话”盛行的东西搞错了,后来谢天告诉我说有本书可以去参考,幸运的是后来常祥霖先生为我找来这本《江湖丛谈》 ,我如获至宝。看完之后我才知道,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北京话很多都是“臭春” 。在当时那个黑暗的时代,行内竞争那么残酷,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说明行话的秘密是多么大的勇气,而且文字写得非常流畅和形象。后来中华书局又出了这本书,让我写序言,我是抱着非常崇敬的心情完成的。

  在前些年举行的纪念会上,很多人都不记得连阔如先生长得什么样了,我就试着根据自己的记忆描述了他的样子,当时连丽如表示赞同。我一直在想,现在的人是多么容易遗忘,北京人艺60年涌现了那么多的艺术家,可是现在青年人能记得多少呢?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文明,我们竟然如此容易遗忘,很多给我们民族带来优质文明的精英人物我们都遗忘了。

  评书给了我这种大城市出生的孩子最初的民族价值观念和历史知识的教育,中华民族很多没有文字知识的人就是从评书中获得历史知识、伦理道德、民族价值观念。所以评书艺术的功劳是不可抹杀的,今天不管评书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它的命脉会延长,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不会再忘记。

  我希望整个社会尊重那些为中华文明作出贡献的人,把他们的成就积累下来,就是民族文化的宝库。我希望有才能的艺术家都来做传承工作,这样我们的艺术就会有广阔的前途。所以,我要特别感谢连丽如继承连派说书,其功大焉,为她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