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发言摘登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黄荣彪:

  毛南族脱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毛南山乡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环江乃至广西扶贫工作的肯定。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再接再厉,继续奋斗,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环江要走在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前列,这里有很多鲜活的故事、更形象的画面需要各位艺术家来展现。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向云驹:

  毛南族是56个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少的民族,整族脱贫后到北京以影像的方式,展示毛南族全面脱贫以后的整体面貌,非常有意义。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获悉毛南族整族脱贫的喜讯时,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56个民族中的55个是少数民族,有的民族虽然规模比较大,但分布较散,很难同时宣布这个民族整体脱贫了。所以,毛南族率先在全国宣布整族脱贫,意义非常大。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

  环江毛南族有6 . 45万人,从人数来讲很少,但是整族脱贫的重大意义远远超出我们想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从这个角度来讲,毛南族整族脱贫意味着56个民族之一的一个民族整体脱贫了。这次展览反映出一个事实——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我们也希望摄影艺术家多把镜头面向环江这样的地方,把脱贫攻坚的战役打得更好。

  中国摄协副主席居杨:

  作为一个多年拍摄脱贫攻坚的摄影人,我认真观看了毛南族整族脱贫摄影展。这些来自广西基层摄影者所拍摄的照片,影像非常质朴,内容也非常丰富,让我们看到了6万多毛南族人民整族脱贫的奋斗故事。这次毛南族整族脱贫故事展现当中,图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出了影像强大的记录功能。展览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就是要认认真真地深入到生活当中去,去寻找那些充满时代特点、记录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像。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晶:

  毛南族整族脱贫是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的工作。这些用影像记录毛南族的脱贫故事、创作的作品,不仅仅是记录,还带有很强的艺术性。艺术的精品往往产生在一个瞬间之中。这个摄影展的图片内容丰富,而且审美感受强烈,特别具有冲击力。用摄影这种形式来表达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主题,是恰如其分的,是领风气之先的。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吕静波:

  展览的第一部分是“奔小康” ,是用人物来表现的,从表现手法到创意都很不错。第二部分“谋幸福”中,我们看到驻村干部脚踏实地工作的全过程,一目了然就能让读者走进去。第三部分“致富路” ,内容很丰富,很有表现力。第四部分“换新颜” ,表现了毛南山乡发生的巨变。第五部分“峦到奈”展现了毛南村特有的历史文化。展览体现了摄影人用镜头讲好脱贫故事,在时代变革中的担当。

  中国摄协理事、中国华能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安华:

  摄影是一个情景交融的视觉艺术,非常适合反映波澜壮阔的扶贫活动,非常有益于为乡村振兴助阵造势、增彩添辉,有很好的美学功能;摄影是一个雅俗共赏的表现形式,非常适合传播当下丰富多彩的脱贫故事,也非常有利于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加油鼓劲;摄影是时空同在的永恒记忆,非常适合存入目前可喜可颂的扶贫事业,非常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流芳立传、明德励志。

  中国摄影报社副总编辑柴选:

  近期关于脱贫攻坚影像的传播形成了一个集中的传播热潮。如何把脱贫攻坚这个重大工程视觉化,是摄影工作者包括以其他媒介介入的艺术工作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这次看到的是环江县以摄影作为一个主体媒介呈现的展览,呈现的作品仅仅是摄影人拍摄毛南族整族脱贫中很小的一部分,我相信这些影像可能会在未来有更多价值。我们期待有更多富有创新性的、富有创造性的影像作品来进行展示,也期待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文献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

  《中国摄影家》杂志副主编李德林:

  通过看这个展览,我看到了环江人民、毛南族人民脱贫攻坚的伟大决心,也看到了环江县的青山绿水和毛南族人民的精神面貌。摄影既可以进行艺术创作,也可以关注国家大事,为国家建设服务。今天这个展览是一个汇报展,将来也可以把它传播出去,在当地、在毛南族人民中间进行传播,使这个展览的意义延展下去。媒体应多传播这样的展览,多传播脱贫攻坚的故事,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中国文艺评论》副主编、编辑部主任胡一峰:

  这次展出的照片全面地反映了毛南族整族脱贫的成效和过程,展现了脱贫过程中制度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比如在一幅移民安置新区投票选举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脱贫是在一个制度轨道上运行的。另外这种全面性还体现在这些照片既体现脱贫过程中毛南族群众的主体性,又体现出党和各级干部、科技人员等的重要支撑作用,从而认识到毛南族脱贫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事,也是一个国家大事和时代大事。参展的作品具有很强大的叙事性,既提供了一份历史资料,也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现代故事。

  《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

  今天展出的作品呈现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脱贫的手段和文化的传承,都非常好。作为一个摄影师,我呈现的方式非常多元,单纯的图片已经不足以把非常多的丰富内容呈现出来,还有好的文本和视频,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尤其在后续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这些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用更宽阔的思维,把握好当下好的珍贵样本,用更丰富的手段记录好、传承好,要当作一个品牌来做,扩大影响力。

  中国摄协编审谢雨玫:

  今天的展览不仅是一个摄影艺术展,还是一个具有社会功能、宣传效果的展览。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可否让当地村民拍摄自己的生活,这样也许更丰富、更生动。广西摄协可以派出摄影家进行指导,还可以联合中国艺术报社继续做相关展览,搭建更好的平台,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如果当地村民在文化和艺术方面都能够达到一定高度,把自己的美好生活拍摄下来、记录下来,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广西摄协主席、秘书长施兴良:

  作为一个摄影工作组织者,必须有一份敏感性,比如广西摄协今年的工作就主要围绕着脱贫攻坚这个主题,我们做了多个跟脱贫攻坚有关的展览。这次将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摄影展办在北京,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了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的情况。这次展览传递出的时代信息和脱贫信息很强烈。比如介绍10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群众代表时,本来可以就用一幅作品表现,但每个群众的情况是不同的,致富路也是不同的,这样才有了展览中分别呈现的10位群众的肖像,每幅肖像照都蕴藏了丰富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