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亚文化的主流化趋势?
作者:尹鸿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们谈网络文艺,涉及到了很多层面,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亚文化。从我的角度来看,亚文化是无罪的。但我认为,由于互联网的出现,特别是互联网背后的资本和技术的推动,导致地下文化地面化、亚文化主流化、江湖文化庙堂化,我们就要来重新评估这个问题。在人类那么多年的发展经验当中,这两个东西是有不同定位的,它对人的需求也是有不同的满足。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今天模糊了这些所有的界限,人类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孩子们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未来会怎么样?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方面我认同它们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觉得,如果它们变成了主流,当它无所不在的时候,当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判断能力的时候就接触到各种背离人类主流生活方式的东西,那就需要谨慎了,就要去间隔、去引导。我们要意识到,当外界给了很多对青少年的暗示,就会形成他们的某种身份认同,而这个时候他们是未成年人,还缺乏独立成熟的判断能力,这种身份认同很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生活、价值观和感受,这对他们是一种不对等的信息环境和影响。

  今天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亚文化,也不是地下文化,而是这些文化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资本和技术要把它主流化,把它嵌入到孩子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当中。我觉得,我们成年人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我反对对所有亚文化现象的一刀切,但我们应该研究,从“看门人”的角度,从机制的角度,研究一下受众,怎样才更合理,应该规范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规范?既然是亚文化,那么他们就是非主流,不能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让非主流的成为主流,主流的成为支流,这对人类几千年形成的文明建构的主流传统会有颠覆性的影响。文明主流是变化和丰富的,但是如果完全被颠覆,被边缘,那很可能使人类走向野蛮化、粗鄙化、原始化、情欲化,这对于人类社会肯定不是一种福音。

  作为网络文艺领域的专家学者,我们要站在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角度上严肃地看问题。不能说我们代表绝对的真理,但我们至少要把一些现象当成问题来思考,也更好地跟孩子们对话。通过交流,让他们知道边界在哪里。同样地,主流文化也需要和亚文化对话,既不能把后者一棍子打死,也不能让它成为主流文化,否则社会的基本秩序就会受到一定的颠覆。大而言是国家、民族的观念,小而言是家庭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受到影响。

  网络文艺是比较新兴的事物,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也还没有研究透;往往容易出现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事实上,网络文艺也有层次、对象、功能的差异,网络文艺中的亚文化价值观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都需要进行有条件的细分,网络上的亚文化现象的管理也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办法。还是一句话,网络文艺也罢,与此相关的一些亚文化也罢,既要管住也要管好,既要保持其创新活力,也要限制其泛滥成灾。具体问题具体研究,是专家学者的任务,眉毛胡子一把抓,情绪化的对抗和赞美,都是于事无补的。应该说,无论是我们的管理,还是我们的文化批评,都还没有建立在客观的、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基础上。真正的理性,一定是建立在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上的。

  以上一些想法,也是仅供交流探讨。我想,面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既要有直面的勇气,去仔细梳理和深入研究;同时也要保持严肃和理性的态度,使网络文艺及其研究获得良性的发展。

    (尹鸿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