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文艺评论新使命 谱写首都文化新篇章
——2017北京文艺评论工作综述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相关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委关于“切实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的系列要求, 2017年,北京市文联、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简称“北京评协” )通过举办大型文艺论坛、开展系列理论研讨、加强文艺评论人才培养、出版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丛书、举办年度文艺评论成果推优等多种途径,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北京文艺评论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北京文艺论坛” :聚焦首都文化建设焦点问题,发挥文艺评论引导作用

  “北京文艺论坛”是北京市文联文艺评论的品牌活动,创办于2005年,每年举办一届。十余年来,论坛分别以“市场经济与文艺”“传媒与文艺”“批评与文艺”“传统与文艺”“当代北京与文艺——城市精神的艺术呈现”“现实与文艺”“网络与文艺”“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价值重构”“文艺创作与时代表达”等为年度论题,吸引了2000余人次文艺家、评论家以及高校学生、媒体人士的积极参与。论坛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年度重要理论问题开展研讨,整合文学、戏剧、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电视、电影12个文艺门类的文艺资源,为创作者与评论者搭建了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交流平台,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成为首都文艺评论的重要品牌。

  2017年9月, 2017 ·北京文艺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以“当代北京文艺的‘变’与‘不变’ ”为主题,致力探讨时代变革与文艺本质的辩证关系。论坛设置四个单元,从“时代变迁与文艺价值”“美学演进与艺术实践”“荧屏生态与文化传播”“传统资源与现代性转化”四个角度展开研讨,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挖掘北京优秀历史文脉,关注首都日新月异的伟大实践,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促进首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文艺理论参考。

  参会专家认为,首都文化建设要在“不变”的艺术追求和不断变化的创新中找到发展动力。一方面,要始终坚持表达人类情感是文艺的独特功能,情感价值是文艺“不变”的价值核心。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认为,当下严肃文学创作出现了“情义危机” ,文学创作应坚持其本质,固守民族精神的高地,对人类的命运抱有终极的关怀。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吴秉杰认为,情感价值反映了文艺的特殊性和本质属性。唯有文艺的情感价值不能被取代,文艺丧失了情感价值就丧失了一切价值。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认为,传统艺术的精神和美学内涵是最重要的,这个内核永远不能变。

  另一方面,大家认为,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文艺的生产传播方式不断产生变革,文艺工作者应积极思考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对时代变革作出积极回应。不少专家认为,资本过度介入文艺生产和传播,往往导致经济规律取代艺术规律,文艺的本质被削弱,应通过政策的约束和监管,把行政引导和市场引导更好地结合,推动当代文艺良性发展。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赵晖认为,资本引导市场发生的变化表现在创作倒置、渠道倒置、购片人的品位倒置,影视作品过于关注游戏化、技巧化的方式和资本化的运营,不关注真实生活的表达,不关注艺术对人类心灵的深入探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明品认为,电视文艺政策要保持前瞻性,做好政策储备,把行政引导和市场引导结合起来,抓住电视台和网络平台两大出口,形成健康的播出导向。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任何时代,文艺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文艺评论。党和国家对文艺评论工作十分重视,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努力担负起新时代的新使命,开创文艺评论的一片新天地,为文艺的繁荣兴盛贡献力量。

  中国文联、北京市文联相关领导出席论坛。来自各个艺术领域的文艺评论家谢冕、陈履生、傅谨、黄会林、刘铁梁、孟繁华、谢嘉幸、吴秉杰、叶廷芳、吕艺生、舒泽池、解玺璋、肖鹰、王贵胜等近百人参加活动并作了精彩发言。

  “2017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 :迅速出击、积极发声、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如何更好地发挥文联艺术门类齐全、文艺人才荟萃的资源优势,促进文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是北京市文联、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一直关注的问题。2017年,在北京市文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文联研究部、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创办了“2017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项目,针对北京地区各个艺术领域最新动态、最热作品开展系列研讨。全年共组织9场系列研讨活动,涉及到多个艺术门类,推动文艺评论及时发声、激浊扬清,并以此广泛团结北京文艺评论家群体,加强北京文艺评论队伍建设。

  “2017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系列研讨活动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当下性。一是加强文艺评论的理论阐释与思想引领作用。组织召开“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首都文艺的新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专家座谈会” ,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关于文化自信的相关论述,结合党的十九大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讨论如何运用新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时代的首都文艺实践,推动首都文艺界形成思想共识。二是结合文联工作实际,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结合北京民间文艺、杂技、音乐等艺术门类的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剪不断的乡愁”剪纸艺术研讨会、“北京杂技的古都风韵与时代风貌”和“北京市文联系统北京民歌创作研讨会”三场研讨会,讨论剪纸艺术、天桥杂技、北京民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各艺术门类产生更多具有民族精神内涵、中国风格和北京特色的精品佳作。三是针对热点文艺作品及时发声。针对热映影视作品《人民的名义》 《战狼2》等作品,相继举办“当下荧屏生态与文化想象”和“当下主旋律电影的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等研讨会,批评影视制作中追捧“小鲜肉” 、人道主义欠缺等不良现象,对当代影视创作提出积极建议。四是聚焦首都文艺发展实际问题,提出意见建议。针对新文艺群体日益聚集首都的现状,举办“ ‘北漂’文艺中的‘北京想象’ ”研讨会,呼吁评论家关注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为文联延伸工作手臂出谋划策。

  系列研讨活动广泛团结老中青三代文艺创作者和评论家。谢冕、黄会林、董学文、樊发稼、李毓珊等各门类资深专家为研讨会出谋划策,尹鸿、金兆钧、戴清等中青年专家积极参与,金浩、陶庆梅、张慧瑜、李卓群、孙茜等青年评论家和创作者,为每一场研讨会注入了青春飞扬的气息,让系列研讨活动凝聚了北京文艺界的人才队伍,具有了生动的时代生命力。

  “北京文艺评论2017年度推优活动” :推选优秀评论作品,增强首都文艺评论影响力

  北京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是对接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的一项活动。2016年开始启动,每年一届,旨在激励首都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多出评论精品,增强首都文艺评论活力和影响力。

  两年来,“北京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共推选评出北京地区优秀文艺评论著作10部、文章16篇。由北京市文联、北京评协作为推荐单位报送的参评作品,在“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中获得佳绩。其中, 《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和《中国古典舞学术述评》 (作者为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苏娅)的2部著作, 《文学的新演变与新形态》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 、 《回归戏剧本体——来华演剧热潮带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为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胡薇) 、 《唯拓展方能超越: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内涵范畴及其未来机遇》 (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洋) 3篇文章,相继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 。北京评协获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度推优活动“优秀组织奖” 。

  “北京青年评论人才读书班” :艺术实践与文艺评论的及时互动

  北京市文联、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高度重视青年文艺评论骨干人才的培养。从2015年起,每年举办一期“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人才读书研讨班” ,专门为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人才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鼓励青年评论家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心得,成为青年文艺评论人才一年一度交流学习、砥砺进步的成长平台。

  2017年“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人才读书研讨班”在前两期基础上,首次增加了异地教学环节,以“当代文艺的探索与守望”为主题,结合“第五届乌镇戏剧节”赴浙江乌镇举办活动。研讨班开展现场观摩、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13场活动,促使不同学科之间互动互补,学术理论和直观体验相结合,拓宽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艺术视野,推动首都文艺评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

  研讨班特邀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曾庆瑞,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教授彭涛,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邵燕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陶庆梅,编剧、策划人、“乌镇戏剧节”评委会评委史航等资深专家为青年评论人才作专题讲座。讲座专家以戏剧艺术为核心,对经典戏剧作品作出了分析,梳理了现代主义戏剧的发展历史,探讨了戏剧与文学、美术、电影等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互动关系。

  围绕读书班主题,多名参加读书研讨的青年文艺评论人才作了专题报告,分享了参加此次读书班的心得体会,展示了在各自艺术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出版“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人才丛书” :推出评论精品、培养骨干力量

  针对青年文艺评论专著出版较为困难的问题, 2016年开始,北京市文联设立“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丛书”项目,旨在通过扶持青年评论家出版文艺评论著作,为青年文艺评论骨干人才搭建成果转化的平台。

  北京市文联高度重视“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丛书”项目,专门成立丛书编辑委员会,由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担任编委会主任。责成研究部广泛征集文艺评论研究成果,认真组织专家遴选评审,严格保证丛书第一辑的出版质量。

  2017年6月,“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丛书” (第一辑)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包括两位青年学者的文艺评论著作,分别是《文艺报》新闻部主任李云雷的《如何讲述新的中国故事》和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的《剧变之思——戴清剧评》 。两位作者均为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第一批入选的文艺评论类青年人才,分别在文学和影视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多次参加北京市文联举办的各种文艺评论活动,成为北京市文联开展文艺评论工作的骨干力量。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大学教授谢冕担任主编并撰写“丛书总序”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分别为丛书第一辑两部著作撰写序言。“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丛书” (第一辑)的出版,进一步为青年评论家的成长成才搭建了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展现了北京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风貌。

  加强北京评协组织建设,提升文艺评论工作水平

  2017年,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大力推进协会自身建设。5月,创建微信公众号“北京文艺评论” ,及时发布北京文艺评论活动信息,为首都文艺评论增添宣传展示窗口。9月,组织召开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一届九次主席团会暨一届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北京评协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工作报告》和新增补理事、新发展会员名单。协会的规范化建设,理顺了工作机制,加强了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文艺评论工作水平。

  作为首都文艺评论的一支重要力量,北京评协自2010年成立以来,在北京市文联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密切关注北京文艺现象、文艺思潮、文艺作品,为首都文艺界贡献了优质的文艺批评、深刻的理论思考和鲜明的价值立场。今后,北京评协将继续担负加强和改进首都文艺评论工作的重任,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握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 ,打磨好文艺批评这把“利器” ,以文艺评论引导首都文艺实践,引导推出更多具有中国风格、北京特色的精品力作,以生动的北京故事传承首都文化、构筑首都精神、促进首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