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画图
——乳源纪行
作者:张瑞田  来源:中国艺术报

  百闻不如一见,第一次造访乳源瑶族自治县,即被瑶族文化、客家文化、禅宗文化的悠久、传奇、厚重所吸引。

  乳源是“世界过山瑶之乡” 。瑶族有着漫长的历史,不同区域的生活方式的差异,使一个民族呈现了多元的性格风采。居住乳源的瑶族,如同草原上的蒙古族,游牧、迁徙,拓展并寻找着新的生活空间。 “过山瑶”就是翻山越岭的意思,他们把山岭看成草原,翻过一座山,再翻一座山,他们的生活永远在山岭,在一次次的寻找过程中。这一点,我们在乳源“世界过山瑶博物馆”看得真真切切。

  县城一侧,有山有岭,一座素朴、庄重的建筑依山而起。这是“世界过山瑶博物馆” ,也是“盘王纪念馆” 。步入馆内,即见盘王塑像。有5米之高的盘王塑像,温和宁静,接受后人的谒拜。盘王是瑶族祖先。世界各地的瑶族,常常会到乳源谒拜盘王。我们到乳源的时候,恰逢第十一届乳源瑶族“十月朝”文化旅游节开幕,在“世界过山瑶博物馆”看到瑶族群众穿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祭祀先人。他们排成两队,头裹白带,身上又交叉两道白带,与一身绣有方形、菱形图案的黑衣和一双黑鞋形成强烈的对比。他们手中拿着彩色竹筒和铜钹,起舞之间,手中的铜钹有节奏地击打,声音清脆,余音袅袅。盘王塑像的两侧,有鼓手、敲锣者、击钹者,他们与祭祀人群互动,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敲锣打鼓,共同沟通着天与地、人与神。

  互助、共享,是瑶族群众追求的价值理念。在“长桌宴”上,我们有切身的体会。一排搭建成的宴会桌,铺有洁白的桌布,绵延数十米,整洁有序。一位英俊的男子,率领两排瑶族女青年,唱着祝酒歌步入宴会大厅,并向客人敬酒。有威望的巫师念念有词,为大家祈福。

  一幅祥和、温暖的民族团结的画卷,徐徐展开。

  如果说,祭祀盘王、“长桌宴”是瑶族文化心理和世俗生活的体现,那么,在云门山、南岭和大峡谷,我们所看到的该是乳源不同民族生活的幽深宁静和宽阔舞台。

  云门山,秀逸、飘渺。大觉禅寺辽远、清淡,与山尖云雾天上人间。同行者有摄影家,他们眼中的风景幻化成乳源的自然底色,他们的镜头,成了时代的焦点。也有画家,他们情不自禁,几乎是下意识地支起画架,挥笔写生。我在他们身后感受了奇山古寺,我看到了一棵古树,又看到一棵古树,在古树的前面,又看到新建的释加佛塔。褐色的坛身,与云门山的雾岚时近时远,仰首眺望,塔顶与雾岚之间的日月星辰、生命轮回形象而生动。

  比之云门山的秀逸、飘渺,南岭奇俊、放达。山上多水,瀑布群随处可见。在“九重山”观景台,见南岭云海;在“小黄山” ,见秀色可餐的迎客松。画家对景物敏感,这棵迎客松即刻牢记,成了他们画画的题材。晚上笔会,画家合作的画作上,这棵迎客松就站在宣纸上了。我站在画作前,看着画家笔下的迎客松,回忆上午时分在“小黄山”看到的迎客松,对比着彼此的不同。站立在南岭的迎客松,迎风沐雨,生机勃勃,笑迎南来北往的友朋。而站在宣纸上的迎客松,有了心思,有了情感,有了回忆,有了忧愁。两棵迎客松,是一棵树,却有了两棵树的风度。

  念念不忘迎客松,又走进乳源的大峡谷。寻找比喻大峡谷的词句,我想到了“魔方”两个字。的确,大峡谷有着魔方一样的神秘。大峡谷的上下距离有一百多米之遥,沿着台阶下行,可抵谷底。一条前行的路曲折悠长,据说,走上一天,也走不到尽处。这是探险家的乐园。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向峡谷的深处前行,只能探寻大峡谷的高亢的段落,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大峡谷的中间部分,一道瀑布横空出世,流畅、婉约,蔚为壮观。我有兴趣探究瀑布的来历,便去大峡谷的一侧,在一座桥上找到了瀑布的源头。也是一个峡谷,高低不平,山石被水咬得奇型怪状。水从山上流下,齐聚峡谷的低凹处。水很快积存成潭,高达山涧的缺口,自然顺流之下,成为人类迷恋的一道景观。

  乳源三天,情景交融。历史人文,地质地貌,调整、丰富了我们对南部中国的记忆。这多姿多彩的山河,这有声有色的歌唱,展开的正是我们需要看到的一卷精彩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