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文艺论坛
关注当代北京文艺的“变”与“不变”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7·北京文艺论坛会场

  9月14日至15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文联研究部和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当代北京文艺的‘变’与‘不变’ : 2017 ·北京文艺论坛暨北京文艺评论2017年度推优活动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来自文学、戏剧、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民间文艺、曲艺、杂技、电视、电影12个艺术门类的文艺评论家和文艺创作者,北京文艺评论2017年度推优活动获奖作者代表以及北京各区文联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会议。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强,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出席活动并致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陈履生、傅谨、黄会林、贾德臣、刘铁梁、孟繁华、索谦、谢嘉幸、曾庆瑞、张恬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刚杰主持。

  2017 ·北京文艺论坛以“当代北京文艺的‘变’与‘不变’ ”为主题,重点探讨时代变革与文艺本质的关系,推动北京文艺在必然的时代变革中坚持本性、在守护艺术本真中寻求革新、在挖掘北京本土资源的基础上增强创造力。此次论坛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以及北京市委《关于繁荣发展首都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 ,切实加强首都文艺评论工作,积极推进“一城三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创作者关注北京的历史与现实,在继承与坚守中不断创新,促进首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本届论坛共设置4场,分别从“时代变迁与文艺价值” (主持人:北京评协副主席、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 、“美学演进与艺术实践” (主持人: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 、“荧屏生态与文化传播” (主持人: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 、“传统资源与现代性转化” (主持人:北京市文联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陶庆梅) 4个角度,紧扣当下文艺现状,研讨北京文艺变革与坚守方面的新问题。

  孟繁华,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日报社高级编辑解玺璋,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研究员赵小青,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赵晖等认为,当今社会在普遍强调变的价值的同时,必须注意到不变的价值,文艺应坚持其本质,固守民族精神的高地,对人类的命运抱有终极的关怀。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吴秉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明品,北京《音乐周报》传媒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编辑白宙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副教授于洋等认为,文艺与时代总是紧密相连,当代社会的迅速变化重构了文艺的观念与表达,文艺工作者应寻求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方式。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吕艺生,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舒泽池,中华曲艺家学会理事姚振声,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朝霞等认为,当代文艺创新首先要充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建构当今的中华美学,使中国文艺获得更大的国际影响力。房山区文联主席史长义,中国国家话剧院研究教育部副主任、研究员颜榴等认为,北京文艺的创变要注重那些不变的本土资源,要挖掘北京文脉,突出地方特质,加以综合利用,打造出全国文化中心的特有文化风貌。清华大学教授肖鹰、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师丛治辰、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王杰文等对当下个别文艺作品和具体文艺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与会专家表示,文艺的价值和艺术规律不因时代而不同,文艺的本质不因社会发展而改变。在任何时代,文艺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文艺评论。北京市文联充分发挥拥有多种艺术门类的优势,十余年来精心打造了“北京文艺论坛”这一首都文艺评论的品牌项目,积极倡导并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理论研讨,为文艺的发展和繁荣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此外,会议对北京文艺评论2017年度推优活动获奖作者进行了表彰。今年,北京市文联启动了“2017北京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 ,评选、推介北京地区的优秀文艺评论著作和文章,以此激励广大首都文艺评论工作者,推动首都文艺评论工作者产生更多优秀的评论作品,进一步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