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支教 用艺术和真心走进留守儿童世界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艺支教 用艺术和真心走进留守儿童世界

—— “同在艺术天空下”中国文艺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暑期文艺支教活动掠影

廖恳将文具送到青岩村每个孩子手中

刘灿村志愿者合影

孙德华将儿童书籍送给孩子们

  倘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那么留守儿童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他们的天空缺少了一点艺术和陪伴。8月2日至8日,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同在艺术天空下”中国文艺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暑期文艺支教活动,分别走进了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观音洞镇青岩村和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刘口乡刘灿村, 13位文艺志愿者与两位项目调研员,为正在暑期的留守儿童带去艺术的种子,带去陪伴和欢乐。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廖恳,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德华也赶赴两地,将书籍和文具送到孩子们手中。

  青岩村和刘灿村都未曾有过专业的艺术课程老师,美术、音乐等课程由数学或语文老师代上。然而热爱艺术是孩子们的天性,几天时间里,从没有跳过舞的孩子,可以像模像样地跳几段民族舞,或者来一段时髦的机械舞;原生态的稚嫩歌声,经过志愿者悉心地专业指导,嗓音、姿态等都如焕发新生;茅草屋、玉米田、大摇大摆的鹅、黄牛、小路,等等,曾经熟视无睹的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成为彩笔下勾勒出的世界,美术教给孩子们发现身边的美……

  从最初的陌生,到很快地熟悉,孩子们和志愿者成了“老朋友” 。孩子们没有吃早饭,早早地守在窗下等着志愿者老师们,于是韩葆头一天夜里从全村仅有的两家小卖部中的一家预订了面包和煮鸡蛋,一早送到孩子们手中;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黑黑脏脏的,好多天没有洗澡,岳以恩和陈玥玓将她带到自己的房间,为孩子洗一个热水澡;傍晚志愿者们穿越玉米田家访,为眼前孩子的生活状况心酸,这个摘下玉手串,那个脱下新外套,递到孩子家长手里,还有的悄悄留下几百块钱……

  孩子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志愿者们的爱,一个飞奔而至的拥抱,一个轻轻的吻,一束田野里的花,一个精致的狗尾巴草做的指环,一幅写着“老师我爱你”的画,一颗手撕的纸做的心,一粒舍不得吃的糖果……还有一首自己学来唱给老师们的歌:“你给我一句话,就打开我一扇窗;你给我一个微笑,我就浑身是力量;你给我一个眼神,我就找到了方向……老师啊老师,像老朋友一样。你给我的一切,我永远不会忘……”

  住在村民家里,志愿者们真正地生活到了孩子们中间,尽管几个人一个房间,尽管有的临时宿舍不具备卫生间,不具备洗澡条件,可是每一天,他们的内心都被感动充盈着,也不断迸发出创作的热情。刘灿村一首《成长》 ,连夜赶制,志愿者王志昕的小女儿也倾情献声,融化人心;乡村的宁静也让岳以恩回到童年,儿时的麦浪翻滚,夏天的蝉鸣,冬天的红鞭炮,是梦里的模样;青岩村宿舍,窗外就是青山,玉米绿纱帐间,有一棵灿烂饱满的向日葵。青山和向日葵都化作了韩葆笔下的诗行: “寂静的山,寂静的陪伴;向日葵像太阳,太阳是一棵向日葵。 ”孩子们和志愿者,是彼此的向日葵,彼此的太阳,彼此照亮,彼此陪伴。

  一周的陪伴结束了,而艺术的小芽,已经扎根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志愿者们依旧和孩子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像孩子们所期盼的:老师,你们明年还会来吗?也许明年,太阳和向日葵们,还会再次相遇……

  (何瑞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