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诵在先哲的思想原野上再耕耘
—— “中华经典系列咏诵”原创舞台艺术作品的台前幕后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诗经》 《道德经》 《论语》 《楚辞》 ……历经岁月长河的淘洗,中国先人深邃哲思和艺术创造力凝结而成的经典愈发光焰万丈,辉耀着人类文化的天空。如何对这些文化瑰宝进行选择、提炼,并以舞台艺术的形式再现,使之超越历史时空,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袁行霈、胡振民、刘世民、王博……羊鸣、张千一、孟庆云、车行……方明、杨洪基、于魁智、关牧村、韩红……一群梦想用艺术解读和传播国学经典的志愿者,来到大河源头,走进古人中间。他们为先哲的思想所吸引,更为全新的挑战而激动。他们殚精竭虑,在思想内容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科学扬弃而有所升华;在表现形式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通过贴近现实与时代共鸣;在现场演出中充满敬畏,情感充沛,通过精心阐释与观众心灵互通,一部让传统思想精华走向现代的原创舞台艺术作品“中华经典系列咏诵”呈现于海内外观众面前,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 

  “风,吹走你的彷徨;雅,留下你的向往;颂,燃起了神圣之光;风雅颂瑰丽辉煌。阅不尽的人间春色,还有那无限遐想。 ” 

 

屈原颂-大型交响清唱剧  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组委会提供

  又逢端午,又见屈原。

  6月20日,就在华夏大地粽叶飘香、龙舟竞渡之时,大型交响清唱剧《屈原颂》在北京中国剧院正式上演。

  在中国,屈原的故事家喻户晓。生于战国乱世,奔走庙堂江湖,不事权贵奸佞,志在报国安邦。屈原的美好品格、美文辞章、美政理想,都对后世产生过深刻影响。就连他满怀忧愤投汨罗江的行为,也被后人以包粽子过端午的形式千古缅怀。

  “你眼观世情,却心在九天;你本是名相,却身化诗魂;你渴望飞翔,却死于大江;你纵身一跃,却拥抱了不朽!你说生命的高贵需要用死亡来托举,但谁能说死亡不是另一种飞翔? ”

  大幕开启,楚风扑面。悠扬的原创歌声,精巧的音乐设计,古朴的舞美呈现,深情的配乐朗诵…… 《屈原颂》营造的两千多年前战国争雄的历史情境,将一代诗人、政治家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路历程,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感染力。

  这是“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推出的第9部作品。自2008年以来,在涌动华夏的国学热中,由中国文联创办的这项文化工程,已先后推出咏诵《道德经》 《诗经》 《孙子兵法》 《论语》《孟子》 《孝经》 《大学》等7部国学经典的8部原创舞台艺术作品,在海内外演出20多场,惠及数万受众。

  (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秦诸子的经典华章,像是矗立在历史长河源头的中华原生文明的丰碑。几千年来,滚滚而下的源头活水,浇灌着神州大地的沃野,滋养着中华民族的心田。

  一群梦想用艺术解读和传播国学经典的志愿者,来到大河源头,走进古人中间。他们为先哲的思想所吸引,更为全新的挑战而激动。如何对这些文化瑰宝进行选择、提炼,并以舞台艺术的形式再现,使之超越历史时空,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总策划刘世民提出一个严肃的创作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大众服务。也就是说,在思想内容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科学扬弃而有所升华;在表现形式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通过贴近现实与时代共鸣。

  为此,刘世民和创作团队约法三章:政治上不出问题,学术上不惹争议,艺术上不出洋相,力求做到感悟原意,不离原意,创造新意。

  令人欣慰的是,通观已经问世的9部作品,较好地体现了创作者的追求。在先哲博大的思想体系中,千年不朽的民本思想、自身修为、家国情怀、和谐理念等核心价值被浓墨重彩地凸显出来。

“屈原颂-大型交响清唱剧”方明

  突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大丈夫——感悟〈孟子〉咏诵会》上,有一段配乐散文抒情而铿锵:“在人类启蒙的地平线上,曾经有一声惊雷响遏行云,震散世人的迷思;曾经有一盏明灯烛照千古,驱散历史的迷雾;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子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倡导者,一句“民贵君轻” ,道出了儒家文化的道德标高和治国理念。创作团队将感悟《孟子》聚焦于此,推出一组值得称道的歌曲。其中, 《民生重如山》的唱词,既有“民生和国家的基业相连,民生和乾坤的旋转相牵”的天大道理,又有“民生是苦是乐是家常饭,是柴米油盐有吃有穿;民生是风是雨是百家姓,是赵钱孙李上班下班”的生活情景。用朗朗上口的大白话歌之咏之,更显生动传神,平实贴心。

  与“民”相连的另一个概念是“官” 。封建社会里,官与民的矛盾不可调和,以致为官莫贪、为政清廉的训诫和警示,构成了古代先贤关于吏治的重要理念。在《至善之道——感悟〈大学〉咏诵会》上,表演者演唱了一首《官字谣》 :“官字头上一顶帽,它是百姓护身罩。权力有大也有小,都要为民服务好。官帽下面两张口,为民办事要操劳。一口为民主正义,一口让民吃得饱。两口中间那一条,那是为官的背腰。清正廉洁腰杆硬,口碑胜似钱满包。 ”

  几乎每一台咏诵会,都有类似的咏叹。在《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咏诵会》上, 《以百姓心为心》唱道:“百姓,百姓,天下的众生,历史的动因。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载舟是百姓,覆舟是百姓。顺其心者万事兴,逆其心者行不通。尧舜口碑传至今,深根就在得人心。 ”

  借古鉴今,针砭时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系列咏诵中着意表现怎样当官、如何用权这一重大主题,对于当今正在进行的反腐败斗争,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强化追求至善的自身修为

  先秦诸子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部分。剔除混杂其中的封建糟粕, 《大学》 《论语》《孟子》 《孝经》等经典所主张的教化,从仁义礼智,到修齐治平;从诚实守信,到亲情孝道,无不蕴含着大爱至善的追求。两千多年来,正是这些思想的熏陶,积淀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至善的航灯》是《至善之道——感悟〈大学〉咏诵会》的第一首歌。作为开宗明义的唱段,歌词写得高度凝练:“修齐治平,内圣外王。亲民新民,为政纲常。止于至善,内心坦荡。航灯在心,心有朝阳。 ”概括如斯者,说明他确实把握了《大学》的要义。

  修身的主题离不开向善,而善良的孕育始于襁褓之间。在《放歌亲情——感悟〈孝经〉咏诵会》上,一曲《百善孝为先》 ,唱出了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世上善行万万千,唯有孝字要当先。想一想,世上父母育儿女,从未把乳汁计价钱。那一滴滴乳汁,让幼小生命强健;那无私的大爱,让人间有了春天。 ”

  修身的主题离不开向善,而善良总是在同邪恶的斗争中生长。“善恶之争如同一条界河,分出了好与坏、是与非、人与魔,演绎着美好和壮举,也演绎着罪行和丑恶。 ”正因为如此,修身的真谛在修心,即内正其心,节制欲望。一曲《欲望多了悲伤多》 ,警示人们谨防财色与名利的侵蚀:“利是索,名是缰,驾驭不好遭祸殃。贪心不足蛇吞象,锒铛入狱悔断肠。一声长叹,莫多欲望。修己安人,时时莫忘。 ” (感悟《大学》 )

  修身的主题离不开向善,而善良的至高境界在于推己及人,兼爱众生。创作团队先后推出两个感悟《论语》的演出台本:一个叫《杏坛花雨》 ,一个叫《仁者之歌》 。相比之下,后者虽少了几分浪漫,却更能反映《论语》的内核。其中,一曲《仁者爱人》 ,唱得意境高远,胸襟辽阔:“是谁在声声呼唤,让仁字站在天地之间;是谁在声声呐喊,让迷失的心儿回到了家园。仁者爱人,大爱无边,湿了眼睛,润了心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了道路,高了蓝天。 ”

 

放歌亲情-感悟《孝经》咏诵会王丽云李晓强  本报记者 乔燕冰 摄

  讴歌志在报国的家国情怀  

  修齐治平,修身从来是基础。亲情孝道,爱国才是大境界。系列咏诵的创作者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等,以每字一歌诠释,对于先贤诸子,更满怀敬意咏唱,最终唱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家国情怀。

  他们赞美老子的情怀:“人生当如水,上善至美。处下清如许,于道不卑微。热风吹送化作雨,寒凝冰心白玉堆。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千变万化意未冷,汇入大海彩云归。 ” (感悟《道德经》 )

  他们赞美孔子的思想:“国是家的集合体,家是国的最根基。近而事父母,远而事社稷。家国一身系,壮志永不移……齐家终有日,报国无尽时。为国能捐躯,才是最孝悌。 ” (感悟《论语》 )

  他们赞美孟子的品格:“松柏迎雪霁,苍苍色如漆,昂首挺身躯。不怕严寒劲风急,傲骨忠魂歌万里。 ”将孟子“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舍我其谁”的浩然正气唱得感天动地。 (感悟《孟子》 )

  他们赞美孙子的智慧:“一个人,活了两千五百年,活在他的思想里;一部书,活了两千五百年,传遍东方和西方……有了这个人,有了这部书,战争开始跳出杀戮、劫掠,再杀戮、再劫掠的怪圈。 ” (感悟《孙子兵法》 )

  所有这些赞美,无不抒发着一种人生志向。正如《不达至善不罢休》所唱:“人生何求,江山社稷可锦绣。求内圣,乐天知命心不忧;为人民,赴汤蹈火不回头;看落叶,奉献毕生无保留;望星空,九天揽月最风流。 ” (感悟《大学》 )

  传播向往大同的和谐理念  

  古代中国,有过安静祥和、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也有过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动荡岁月。在两极状态的比对中,我们的先贤形成了人类共有的社会理想。

  1993年9月,世界宗教会议在美国芝加哥通过的全球伦理宣言,将孔子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写入其中。而这8个字,正是建立和谐世界的基石。 《仁者之歌——感悟〈论语〉咏诵会》以诗朗诵的形式,昭示出孔子所向往的和谐世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四海之内皆兄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天下大同。

  无独有偶。年纪稍长于孔子的老子,也曾抒发向往和谐的天地哲思。歌曲《和谐美》是这样表达的:“和生美,谐生美,和谐是美的集合生命的聚会;和生祥,谐生康,和谐是蔚蓝天空甜蜜的梦乡。天下共一村,四海各一方。和谐是一首美妙的乐章,奏出人间交响——和谐美。 ” (感悟《道德经》 )

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咏诵会关牧村

   和谐,既是寻求大同的理想,也是化解纷争的智慧。

  兵圣孙子在提出“忘战必危”的同时,也强调“好战必亡” ,而他研究兵道的最高境界,则是止戈为武,“不战而屈人之兵” 。 《兵道—— 〈孙子兵法〉情景咏诵剧》的最后一幕,恰是大合唱《和平颂》 :“和平,人类共同的梦想,追寻的脚步千百年漫长。和平,我们共同的向往,勇敢地前行,直到幸福的天堂。 ”由身披铠甲、手持长矛的“古代武士”吟唱这首歌,意味深长。

  (二)

  用艺术解读和传播国学经典,实际上是一个转换思维的过程,即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感悟抽象思维的经典,从而把抽象思维的国学经典转化为形象思维的艺术作品。这种形式的再创作,必须遵循艺术规律。

  把抽象概括变成具象表达

  用艺术表达思想,靠形象传播理念,当然不能板着面孔说教,它往往要通过或浪漫抒情、或情节曲折的音乐、舞蹈、美术、朗诵等艺术手段,去实现对受众的感染和熏陶,就像讲述一段春风化雨的故事。

  例如,歌曲《星光》中的“星光” ,是作为追求至善的寓意出现的:“你在茫茫夜空上守望,你是孤独者的伴侣,寂寞的心不再荒凉。不管夜黑路长,星光,星光,仿佛情侣就在身旁。 ” (感悟《大学》 )

  这样的例子在9部作品中比比皆是。有了具体的形象,艺术思维就容易张开想象的翅膀。 《雨伞情》这首歌,就是借用雨伞这个具象警示为官者:“开如轮,撑起一片爱心护人行;合如柄,恰似一根权杖握手中。晴有爱,阴有情,雨伞真是好德行。情浓浓,意浓浓,生来就为别人擎。人生你要握权柄,做把雨伞护人行。 ” (感悟《大学》 )

  歌曲《知了》创意更妙。它借用蝉的俗称代指“智” ,以童声合唱的形式唱出一曲欢歌:“知了知了叫得欢,写个知字不简单。明是非,智之端;识好坏,善根源。是非曲直想想看,知而不惑路不偏。知了知了叫得欢,知不知道两重天。知度数,不莽撞,既不过,也不偏,加减乘除细盘算,知进知退天地宽。 ” (感悟《论语》 )

  总有一些思想不适合用艺术形式表达。对此,系列咏诵的创作者们便在串词上做文章,或者通过配乐散文讲故事。那些精心挑选的历史典故富含哲理,借此铺垫或解读一番,而后通过歌咏加以强化,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大丈夫-感悟《孟子》咏诵会  王宏伟

  追求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把一部国学经典搬上舞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歌词创作到歌曲谱写,从台本编排到演员选定,还有舞蹈设计、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音响设计,直至整个舞台呈现,涉及多种艺术门类,需要通盘筹划,总体把握。

  把握的重点是艺术风格的确立。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它的艺术表现,既要反映古代的生活气息和人文风貌,又要契合当今的价值取向和审美需求。为此,创作团队几经摸索,确立了将厚重的历史感、鲜明的民族风和创新的表现力结合起来的创作原则。

  在音乐创作上,他们尝试美声唱法民族化,民族唱法戏曲化,通俗唱法曲艺化,曲艺唱法现代化。于是,在这些咏诵会上,我们不仅能看到郑小瑛指挥的现代交响乐的磅礴气势,也能听到传统的京剧唱腔,熟悉的地方戏曲调,甚至还有活泼诙谐的民间说唱艺术。可谓上闻韶乐,下接地气,雅俗共赏,各得其所。

  例如,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和李胜素对唱的《民字大如天》 ,就展现了京剧的魅力:“民是那身上的衣,民是那盘中的餐,民是那脚下的厚土,风调雨顺好耕田。 ”最后是高亢的和声:“天即是民,民即是天。忧民忧,患民患。阅尽上下五千年,唯有民字大如天。 ” (感悟《孟子》 )

  在艺术风格上,他们把握庄、雅、朴的总基调,即:以庄重之态彰显华夏文化之伟岸,以大雅之风营造悠远深邃之境,以朴素无华之形呈现本真自然之美。个中意味,在于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曲风。

  例如,感悟《孙子兵法》的《兵道》 ,多以男生合唱表现,赳赳军旅,荡气回肠,迢迢征战,战旗高扬。感悟《诗经》的《东方神韵》 ,多是对劳动者日常生活、劳作、恋爱、婚姻的描写,故充满欢乐和谐、幸福恩爱的小情趣,音乐舒缓轻柔,舞姿妙曼飘香,散发出古代先民慢生活的韵味。至于刚刚上演的《屈原颂》 ,则借鉴歌剧的创作手法,在众多历史人物的纠葛中,讲述了屈原一生追求真理,“虽九死而不悔”的故事,悲壮而感人。

  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将内在神韵与多种表达相融合。同一台节目,既有独唱合唱,又有独舞群舞;既有原作吟哦,又有散文朗诵,有的还穿插情景短剧,不拘一格。同时,用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元素,包括古代服饰、古琴演奏、丹青写意,书法布景等,直观地展示出产生国学经典的时代背景。

  例如,老子的哲学思想深奥难懂,童声合唱《一字歌》却寓深于浅,抓住最简单的一个字:“一,神奇的一。横作纬,纵作经,编织四季。一,神奇的一。一最小,一最大,宇宙的秘密。一是通天的大道,一是成功的阶梯。走到天边才知道,一最大,一二三四五六七。 ”曲调欢快活泼,表演顽皮睿智,细细品味,果真能领悟老子哲思的深意。 (感悟《道德经》 )

  这些创作原则的贯彻,不仅使节目好听好看,让观众动情动心,而且实现了多样化呈现。9部作品,各具特色,每一部都在出新,都不是对以往的重复。

  精益求精还原大美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国学经典之所以传承千年而不朽,是因为朴素的文字承载着深邃的思想,美好的理想借助美妙的文章长久流传。面对先贤的智慧,系列咏诵的创作者们相约:用纯净的心灵感悟,用最美的歌声传唱,精益求精,还原大美,以每一件感悟作品的文字美、音乐美和舞台呈现美,向先贤致敬!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关怀现实、关注民生、再现普通劳动者思想情感的诗歌之路,原本就是美文,如何让我们的感悟不失其绚烂本色?经过一番精心打造, 《东方神韵》的开篇,便是花雨纷飞,轻歌悠扬:“是谁把风韵吟唱?越过高高的山岗。是谁把雅乐弹响?与黄河一起流淌。是谁把颂歌献上殿堂?我们为华彩乐章神往。啊诗经,东方的神韵,我们先民的歌唱。……楚辞汉赋,有你的身影,唐诗宋词,有你的乳浆。三千年不息的文化长河,因为你源远流长。 ” ( 《诗经·风》咏诵会)

  除了千锤百炼般地“炼”字、“炼”曲,他们还在融诗书画于一体的舞美意境上下了很大功夫,在演员的演唱风格上动了很多脑筋。总策划刘世民评价,演员们的表演都很到位,尤其是殷之光、方明、瞿弦和、丁建华、肖雄、徐涛、凯丽、温玉娟、闻齐等艺术家声情并茂的朗诵,为系列咏诵增色不少。

  这一切,全在一个“情”字。无论是深情的咏叹,还是激情的朗诵,创作者和表演者通过一台台咏诵会所表达的,正是对古代先贤的崇高敬意。在《杏坛花雨》的终曲,我们听到演员们一遍又一遍动情的合唱:“啊,先生,让我喊你一声先生!啊,先生,让我们喊你一声先生! ”(感悟《论语》 )

大丈夫-感悟《孟子》咏诵会  白雪

  (三)

  自从2009年3月第一部舞台艺术作品《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咏诵会》上演以来,“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新作不断,渐渐创出自己的品牌。截至今年6月, 9部作品共演出20多场,观众累计近4万人。2012年10月和2013年7月, 《和韵天歌》与《仁者之歌》先后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出,将以艺术形式表现的中国国学经典传播到海外,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风光背后多寂寞。一部舞台作品的台前走红,必有一群志同道合者的幕后付出。鲜为人知的是,系列咏诵的创作者多为志愿者,他们此前与国学研究几乎不沾边,即使有点古文底子的人,也远称不上专家,包括总策划刘世民。

  刘世民曾任武警部队领导,虽说阅读古文和创作歌词是他的业余爱好,但却苦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2008年退休后,他回乡省亲,面对年迈的母亲,一种叶落归根的感觉突然触动了他。他随手拿过一张纸,写下了后来广受好评的歌《亲亲家庭》 :“妈妈十月把我怀,生命源头来……家是人生第一个,第一个书斋。心灵之窗父母开,阳光照进来。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好坏,还有回回出门时,嘱咐到门外。家是心的岸,家是爱的海,心中有家就有爱。根在家里埋,花在人间开。 ” (感悟《论语》 )

  这次靠灵感创作的成功,让刘世民产生了将自己的两个爱好融为一体的念头。

  然而,书到用时方恨少。他知道,要把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吃透,用现代人能够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首先要了解祖宗,感悟祖宗。而感悟的基础只能是阅读,大量阅读。他说:“开始读《道德经》和《易经》 ,就像读天书,反复读了几遍,终于读进去了。 ” 《道德经》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虽然只有五千言,他却下功夫最大,光是与《道德经》相关的专业著作,就看了四五十本。

  结合读书,刘世民还多次走出去,到先秦诸子生活过的地方实地考察、感受。河南的鹿邑、周口,山东的曲阜、东明,以及湖北的秭归、福建的泉州等地,都曾留下他追思先哲的足迹。

  在创作《人民是江山》这首歌时,他用读《易经》时领悟的风、雨、雷、山、水等具象比喻人民,赞美人民,进而发出由衷的咏叹:“问江山社稷何以永固?人民来当家人民来做主。读罢千年史书,历经沧桑变故,明白了人民是高天厚土。 ” (感悟《大学》 )

  如今, 9部作品面世,将近200首歌的歌词创作,半数以上出自他的笔下。而他为此读过的相关书籍,不下200本。

  苦读的不只是刘世民,整个创作团队都面临深度学习的问题。在中国文联的大力支持下,他们聘请了多位顾问:其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和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任总顾问,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著名红学专家张庆善和军旅作家乔良为文学顾问。

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咏诵会 

  有了专家的指导,创作团队信心大增。尽管大家都知道,一部新作能否通过,最难过的就是专家关,不管是谁写的,专家不认可,名气再大也不灵。著名作曲家张千一为感悟《道德经》谱曲时,特意请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博上课。而王博也不厌其烦,先后用7个晚上的时间,对他进行了耐心辅导。

  同时,团队奉行个人创作与集体把关相结合的原则,著名曲作家羊鸣、张千一、孟庆云、姚明,词作家车行、张吉义、章晓宇,甚至包括刘世民的作品,都要由集体审查,通不过就推倒重来,再不行则另请高明,反正不能迁就。刘世民做过一个统计: 9部作品,采用的歌曲近200首,实际上创作的总数不下300首。

  和词曲作家一样,众多演员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传播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创作中。他们来自不同单位,其中不乏著名艺术家和知名演员,如杨洪基、韩红、刘维维、孟广禄、佟铁鑫、雷佳、王丽达、王宏伟、白雪、王莉、李宏伟、吕宏伟等。系列咏诵的演出不是常规的定期演出,然而只要组委会召唤,大家很快便聚到一起,为了弘扬国学,不计报酬多少,只求尽点义务。

  80岁高龄的袁行霈总顾问极为赞赏这个团队的工作及成果。他说:“把国学经典用咏诵形式搬上舞台,是亘古没有的一大创造。 ”

  参与其中的团队成员则认为,这是一次幸会。在中华文明的历史源头,我们看到了老子、孔子、庄子、孙子、孟子、荀子、墨子……在先哲耕耘过的思想的原野上,我们正满怀敬意地踏青。

  惠风和畅,远方飘来《山高水长》 :“风,吹走你的彷徨;雅,留下你的向往;颂,燃起了神圣之光;风雅颂瑰丽辉煌。阅不尽的人间春色,还有那无限遐想。 ”( 《诗经·风》咏诵会)

  (本文作者系解放军报社原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