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农民画缘何登上国际舞台?
栏目:中国农民画的东丰样本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世界情·中国梦——中国农民画精品暨东丰农民画赴联合国总部大展”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展出。步入现场,两幅主题画《世界情·中国梦》与《复兴之梦》跃然眼前:前者以多国国旗交织成风筝这一具有中国意象的图案,画面欢天喜地,展现中国新农村建设图景,表达中国农民的世界眼光;后者集合长城、宇宙飞船和色彩瑰丽的稻田、辛勤耕耘的农夫等元素,将农民的梦想和伟大中国的梦想相连接,成就了农民特色的中国梦画卷。

  这两幅主题画皆出自东丰农民画家之手,而在此次展出的108幅作品中,来自中国吉林省东丰县的农民画占据了“半壁江山” 。以画为媒,乡土表达,东丰这个位于中国东北、地处长白山余脉的县城,向世界展现着它的风采。

  黑土地孕育文化庄稼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分支哈达岭余脉,这片土地肥沃、草茂粮丰、景色怡人的黑土地上,孕育着文化庄稼——东丰农民画。

  溯源东丰农民画,与当地风行百年的原生态民间艺术不无关系。农村妇女擅长刺绣枕头顶、绣花鞋、剪窗花、画毛草纸画;男人则画灶王爷、棺材头、二十四孝图、壁画、版画、彩棚画等,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独特的民间彩绘艺术。这些作品形象质朴、色彩明快,以构图新颖饱满为特征,洋溢着关东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北国民俗风情趣味。此后,东丰农民画闯出了一条“以民族传统为根基,以关东民俗为养分,以自身生活为源泉”的创作之路,形成了独具东北地域特色的农民画艺术风格。

  东丰农民画从萌芽到成熟历经了上百年,传承弘扬、创新发展。如今,东丰农民画影响日显,580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励,785件作品被世界知名美术馆收藏;农民画乡声名远播, 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中国美协评为“中国十大农民画乡”,2013年被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命名“农民画产业创业基地”。

  农民画技艺的“心传”

  与中国所有的传统技艺类似,农民画更多讲究的是心传,似乎是怕学院派的教学与技法令农民画失去了质朴与灵动。而东丰县李家父子就扮演着东丰农民画传承者的角色。

  1952年,东丰县诞生了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画《喜送公粮》 ,画的作者名叫李洪山,是东丰县原秀水乡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李洪山从曾祖母那学来手艺,又传给儿孙辈,他的两个儿子李俊敏、李俊杰如今已是东丰农民画的领军者。李家兄弟自幼对农民画产生了天真的好奇和萌动的兴致,初中毕业后,兄弟俩回家务农,但绘画的梦想却一直在他们心中涌动着,始终没扔下手中的画笔。渐渐地,兄弟二人绘画技艺不断提高,成了小队、大队乃至公社的“名人” 、“小画家” 。

  从自己画,到教人画, 40余年来,李俊敏、李俊杰就像勤劳的农户侍弄庄稼一样,为东丰农民画的发展给予养分。上世纪70年代,他们成立业余美术小组,创作了最初的东丰农民画作品17件。随后,成立秀水人民公社文化站,李俊敏、李俊杰先后担任文化站站长,手把手地教乡亲学绘农民画。如今,兄弟俩桃李满天下,徒弟又带出徒弟,李家的传统手艺,经由更广泛的师徒教学,传承至更广范围内。

  “五化”创东丰品牌

  以东丰作为样本,探究中国农民画发展经验,不难发现,政府的重视与扶持、政策的引导是关键。把东丰农民画产业打造成具有一流竞争力的文化产业,是东丰县委、县政府和40万东丰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强烈期盼,为此,吉林省东丰县委书记滕宝春、吉林省东丰县县长郑一明亲自牵头,积极推动。

  多年来,东丰县在农民画发展、画乡建设上形成了机制,探索了经验。这个可以称为“东丰模式”的发展经验,被总结成以下“五化”:创作队伍规模最大化,政府推动力最强化,创作骨干年轻化,培训体系专业化,作品营销市场化。目前,东丰县以农民作者为主体的创作队伍超52000人,骨干作者400多人,全国知名画家40余人。东丰县依托县农民画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等基地,定期培训农民画家,争取省市县劳动人事部门资金搞培训,支持鼓励文化企业出资搞培训,以参加国家和省市画展为契机,创作带动培训,以师傅带徒弟常年培训,以农民画为教材,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从儿童抓起。农民画也成为当地经济重要的产业支柱,仅去年东丰农民画销售额就达到1500多万元,东丰县年收入在5至10万元的农民画作者已达上百人,其中李俊杰的一幅画要卖到十几万元。

  东丰农民画画出了东丰的名气,画出了东丰农民的富裕,画出了东丰产业发展的希望,画出了东丰丰厚的人文底蕴,描绘出东丰人民幸福和谐快乐的绚丽画卷。如今的东丰农民画已经成为辽源市和吉林省的重要文化名片,赢得了世人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