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丹心流芳久
作者:王琼  来源:中国艺术报

侠骨丹心流芳久

  ——“侠之大者:魅力长新的中华情怀”金庸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综述

  “金庸先生离开我们已经5年,但那些萍踪侠影、刀剑如梦仍然余音绕梁,经久不绝。纪念金庸,不仅是追忆他的文学与人生,重温他曾带给我们的那些激动人心的阅读体验,更要看到文学中蕴藏的巨大能量,看到作家如何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书写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3月27日,在“侠之大者:魅力长新的中华情怀”金庸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本次座谈会由中国作协主办,中国作协港澳台办公室、中国现代文学馆承办。张宏森出席会议并致辞。座谈会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华栋主持。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出席会议。

  张宏森在致辞中强调,金庸作品的魅力首先在于其思想的饱满与艺术的精湛。金庸小说以武侠为表,以世情为里,庙堂之高、江湖之远、爱恨情仇、刀光剑影的背后,是作家对历史文化的艺术把握、对世态人心的生动呈现。更重要的是,金庸为传统注入现代精神,以武侠文学的艺术革新,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大作家与文学工作者要向文学前辈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贡献源源不绝的精神力量。

  “金庸的作品不仅影响了整个华人世界,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昂然走向世界。金庸作品的广泛传播,不仅为外国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也让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哲学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如香港作家联会会长、香港文学馆馆长潘耀明所说,金庸的作品融合了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浪漫主义的元素,以精湛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中国侠客的精神,让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充满了信心和勇气,“金庸小说产生的巨大影响,推动了新派武侠小说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拍摄过8部金庸作品的著名导演、制片人张纪中分享了自己与金庸之间的故事。张纪中表示,在刚入影视行业之初,将金庸作品影视化就是他的梦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金庸表示,如果有人愿以央视《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水准拍摄他的作品,他愿意以一元的价格将《笑傲江湖》的版权售出。“我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立刻给金庸先生发了传真,金庸先生马上就回复了!那一刻,我二十年的念念不忘之心终于有了回响。”张纪中说,金庸作品最打动他的便是一直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之中刻画布衣英雄,他的主角们不是大内高手、精英阶层,而是从普通老百姓之中走出来的英雄,“我们拍金庸剧,就是要将这样激荡人心的力量拍出来,将布衣英雄的侠义精神诠释出来”。

  “在小说家中,金庸是最有学问的。他真的是一个‘读书人’,在如此专业化的时代,拥有广博的知识,贯通古今与中外,以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造诣,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武侠小说的范式,为武侠小说开创了新的天地。”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表示,金庸的写作是多维度的,在武侠小说之外,他还写了许多社论,他一生心系国家统一,于《和平统一是共同愿望》等多篇社评中表达自己对祖国统一的向往和支持。陈平原认为,将金庸的武侠小说与其社论对照着读,是理解金庸的重要角度。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教授毛尖认为,金庸写得最惊心动魄的段落,几乎都与“群雄大战”相关,比如《天龙八部》中的聚贤庄大战、少室山大战、雁门关大战等“名场面”。他的群戏写法既有蒙太奇,也有长镜头;有唐宋明清侠义小说风味,又有新中国革命历史传奇气场;既展现人物冲突,又表现家国情怀。“少室山一战堪称‘六边形战役’,既有主角团三兄弟在天下群雄面前义结金兰共赴生死,又有群豪欲报聚贤庄之仇的剑拔弩张,反派慕容复、丁春秋等人的阴谋诡计,更有作为主场的少林寺以及寺内隐世高手的伺机而动。看过这样的大场面,也能更加理解人生的壮阔,理解中国的岁月与山河。”毛尖如是说。

  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陈墨、《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科幻作家宝树、浙江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卢敦基也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及其内含广博的知识构成等角度对金庸小说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金庸是中国当代武侠小说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以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构建了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深刻人文关怀的江湖世界。金庸对于华语世界影响深远,他的作品是中国乃至全球华人社群中不可替代的文化瑰宝,值得我们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持续深入地去阅读和研究。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