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立场和基层治理的艺术表达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马李文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人民立场和基层治理的艺术表达

——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组织研讨电视剧《县委大院》

  “《县委大院》是中国县域基层百姓生活的一部小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非常生动的影像志,它充满了时代感。该剧的成功是以一大批成功的艺术形象塑造为标志的审美成功。”12月23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办的电视剧《县委大院》研讨会举行,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在会上谈到了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县委大院》具备的艺术特色。

  “过去很多描写基层的电视剧有一个雷同的剧情,就是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如何招商引资,在今天这是一种过时的工作思路和艺术表现手法。我们在基层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问题,要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县委大院》注目于基层实际,棚户区改造、拆迁、交警乱罚款、城管问题、提升营商环境、向上争取项目、暴雨防灾、医疗改革、污染治理、扶贫和产业升级等,所有涉及到社会改革治理与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工作构成了剧情。这有助于基层工作彻底扭转那种唯靠招商引资拉动经济指标而无视环境代价和群众健康的发展思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谈道。

  全剧的结尾,梅晓歌有一句旁白,“县委大院的墙拆不拆不重要,能不能拆掉干部和老百姓之间的心墙是考卷上唯一的及格线。”《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认为,《县委大院》以艺术的方式形象生动而又丰富深刻地阐释了县一级工作的好坏关系国家的兴衰安危,“郡县治,天下安”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艺术阐释。 《县委大院》所讲述的为官之道是具有大格局的正道、大道,最重要的价值是提倡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并倡导新发展理念和科学的政绩观。“剧中关于形式主义及其危害的表现有很多,关于牺牲老百姓长远利益,谋求眼前利益和一己政绩的反思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康伟谈道。

  “进入新常态之后,新主流影视剧的生产模式能不能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在研讨会上抛出这一问题。他认为,《县委大院》所聚焦的空间代表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在大院和院外的“隔”和“不隔”之间展开了开阔的叙事路径,它的结构有从《山海情》开始的全景宏观构架的特点,但它的宏观性也在“收缩”,更具体地聚焦于县委大院和县委基层干部。在集结众多明星的同时,该剧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细节为王、尊重生活本身质感,是一种进一步向民生化、向个体群像化、向更局部地域的靠拢和降级,代表了新主流影视剧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向。

  “该剧从2015年写起,从当下来探究社会治理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到底是什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剧中所涉及的问题和矛盾有很多是历史形成的,特别是治污等问题。”《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认为,《县委大院》立足当下,直面现实和历史的矛盾。该剧立足县委大院,直面广阔复杂的社会空间,不光写县级党委政府的运作、日常、矛盾、困惑、挑战,还往上写到市、省厅,往下延伸到乡、村面临的困境、处理的复杂矛盾,涉及各个局委办、企业、医院、学校、上访户、村民、受害者等。同时,该剧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提出的“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要求,直面县乡等党政干部的成长路径。

  “从‘我做了什么’到‘百姓需要我们做什么’叙事策略的改变,是《县委大院》对于政治题材剧在艺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认为,在同类型题材剧中矛盾与利益攸关方是人物成绩、政绩的见证者,是叙事策略中的陪衬方,这种单向输出的艺术创作思维使得剧情陷入自我肯定表扬的窠臼。而在《县委大院》中,观众看到百姓最真切的民生渴望,看到改革进入深水区后表象问题掩盖下的深层次矛盾。剧中特别表现了中国人深入到骨髓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

  《中国电视》执行主编李跃森认为,《县委大院》遵循了冷静节制的客观叙事原则,不煽情、不作势,心平气和、从容不迫,于平常处显匠心。同时这部剧提倡有温度的政治伦理,这种政治伦理的核心是人性、良知和共情,一切从人出发,关心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突出人物政治主张当中的道德因素。“以往写这类作品大部分都把主人公写成锐意进取的改革家,贯穿的线索要么是新旧两派思想观念的交锋,要么是事业跟家庭的矛盾,架子拉得很开,调门唱得很高,但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与之相比,梅晓歌最大的特点是平实,一件一件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说人话、办人事,不骄下不媚上,不随意拒绝老百姓的要求,不滥用权力,非常好地处理了权力与道德的关系。”李跃森谈道。

  一部不依赖于二元对立结构、不靠突发事件推动剧情的政治题材群像剧,怎样能够展现叙事魅力?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认为,《县委大院》的一条线索是中国县域基层治理人民公仆精神赓续的传承链条。另一条“向内走”的叙事线索是通过回忆和现实交替,让观众从中理出该剧所构建的梅晓歌和乔麦从青葱岁月到成熟的中年的精神心理、心路历程的线索,揭示了一代中青年人民公仆如何追寻理想、扎根基层、执政为民和艰难求索。全剧叙事的主体结构则是以县委大院为扇形打开的散点叙事,可以移步换形到不同身份角色的角度进行叙事,从而运用意味的形式来表现内容,最终落脚点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和人民立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袁正领,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任、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张晶出席研讨会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