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一:为人民创作 为时代放歌
栏目:新时代文艺成就大家谈
作者:本报记者 范雪娇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剧协副主席、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在过去5年中,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戏曲事业的重视,感受到戏曲艺术发展愈发坚实的土壤。在她的带领下,北方昆曲剧院在出人出戏出精品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厚成果。谈及昆曲未来的发展,她表示,将继续守正创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回馈社会、回馈人民。

  中国艺术报:在过去5年中,在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戏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您最深切的体会是什么?

  杨凤一:作为一名戏曲艺术工作者,我亲身经历和体会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戏曲艺术发展给予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5年,把戏曲的传承发展提升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古老的戏曲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迎来了异彩纷呈的新发展、新繁荣、新机遇。我在倍感振奋的同时,也更清晰地感知到了肩上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积淀着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滋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戏曲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都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只有以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恪守从艺初心,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其中蕴含的精神真谛,让它成为时代主流文化价值的引领者和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力量,才能不负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才能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中国艺术报:您是昆曲艺术家也是院团管理者,在担当使命、守正创新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新的感悟和提升?

  杨凤一:这些年来,在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催促下,我带领着北方昆曲剧院步履不停地探索和实践。一直在思考怎样发挥昆曲艺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社会使命?怎样去深入挖掘和阐释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怎样完成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的时代任务以及怎样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课题?为此,北方昆曲剧院一直践行着“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的创作宗旨,创排了《飞夺泸定桥》《赵氏孤儿》《荣宝斋》《清明上河图》《救风尘》等一系列大型剧目,在建党百年之际又创排了塑造时代偶像、倡导爱国情怀的昆曲大戏《国风》和《林徽因》。这些剧目中,既有对传统经典的现代解读,也有对新编题材的守正创新,推出之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甚至很多已经成为戏迷观众耳熟能详的“好戏”。除此之外,我们也创排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小剧场剧目,像《流光歌阙》《反求诸己》《风筝误》等,以更灵动、更自如的表现方式,激发和培育了更多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有些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去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艺术报:在戏曲人才培养和观众培育方面,您有哪些经验?

  杨凤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一方面是强调戏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几代北昆人持之不懈地坚守和奉献,北昆的人才培养走在了全国前列。名家名角依然活跃在舞台上成为中流砥柱,后起之秀也已担当重任,成为中坚力量。北昆栽培十年的第五代学员班也即将学成毕业,崭露头角,在人才梯队的建设上,北昆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传承谱系。另一方面,也是强调戏曲受众人群的重要性,戏曲发源于群众,理应服务于群众,为了扎根人民、扎根更广阔的社会土壤,北昆这些年在坚持剧场演出的同时,也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基层,把优秀传统文化送到百姓的身边,真正成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主力军”,并且积极参与“高参小”等美育项目,从文化生态的源头出发,从新生代抓起,强化戏曲的通识教育,去春风化雨、润物于无声。

  中国艺术报:我们知道,昆曲做现代戏是比较有难度的,最近北方昆曲剧院推出了一部昆曲现代戏《林徽因》,却让人耳目一新,也备受好评,能跟我们谈谈经验吗?

  杨凤一:昆曲有600多年历史,但因为剧种的特殊性,在创作现代戏上有很大难度。不过虽然有难度,昆曲也是可以创作现代剧的。比如我们北方昆曲剧院历史上很早就排了现代题材戏。前一段时间我们排现代题材的昆曲《林徽因》,这让我们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昆曲是曲牌体,在创作现代戏的过程中可能会让观众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尤其是在念白方面,以昆曲《林徽因》为例,我们经过很多实验、实践,最终选择了让林徽因以一种诗情画意的、很清雅的方式完成舞台上的唱念做表。这既不是文言文式的那种“韵”,也不是很通俗的那种京白,是结合了两者之间的一种形式。这样的一种念白,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这个人物,同时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中国艺术报:在参加中国文联各项文艺活动过程中,您有哪些收获?对未来有哪些期许?

  杨凤一: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评奖活动。中国戏剧梅花奖从1983年开始,已经举办了三十届。今年在举办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评选过程中,我有幸作为评委观看了很多优秀剧目。优秀青年婺剧演员楼胜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表演了一出《断桥》,虽说是纯文戏,但他的舞蹈、身段非常优美。他还表演了《火烧子都》,这是纯武戏,他在舞台上的很多技巧是一般演员很难达到的。通过他的呈现,让我深深感受到戏曲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付出。而且我听说楼胜得了梅花奖以后还要再传承、传播这门艺术,这就是我们梅花奖的魅力所在。我也是梅花奖获得者,当我拿到梅花奖的时候,有一种荣誉感,同时更多的是一份责任。获得梅花奖是一个戏曲演员新的开始,梅花奖给中国的戏剧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传统昆曲艺术越来越多地被青年人认可,尤其是我们在舞台上大幕一拉开的时候,台下80%以上是年轻观众,这对我们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对昆曲未来的发展,我满怀信心,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守正创新,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回馈社会、回馈人民。

扫一扫浏览视频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 中国艺术报社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