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团再演《黄河大合唱》
一听“风在吼,马在叫”就心潮澎湃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怡梦  来源:中国艺术报

  “《黄河大合唱》以前只听过‘风在吼,马在叫’,今天第一次听完整版。”“什么时候听都心潮澎湃。”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的《黄河大合唱》交响合唱音乐会近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散场时,几位观众兴奋地交流。音乐会由中国交响乐团团长李心草指挥,瞿弦和、薛汀哲、刘嵩虎、李宗励等艺术家和中国交响乐团演奏家、歌唱家共同演出。在以深情壮美的交响序曲《红旗颂》开场后,音乐会为观众献上了钢琴协奏曲《黄河》和《黄河大合唱》,并在上下半场分别加演钢琴独奏《在那遥远的地方》和交响合唱《万泉河水清又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演出当晚,座无虚席的现场可以看到各个年龄段的面孔,一代代被“风在吼,马在叫”感召的人们欣赏了《黄河大合唱》全曲。这是1939年春,在日本侵略者铁蹄声中诞生的作品,由冼星海、光未然在延安窑洞中创作而成。作品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黄河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8个乐章构成,以朗诵贯穿。观众可以听到交响乐塑造的黄河形象,如在《黄河船夫曲》中壮丽、艰险、无情的自然之河,《黄河颂》中浩浩汤汤的历史之河,《黄水谣》中见证民族苦难的民族之河, 《黄河怨》中聆听哭诉的母亲之河,到了《保卫黄河》,黄河与全民抗战的洪流汇成一体,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之河。在歌唱中,民族、地域特色鲜明的《黄河船夫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风浪中“划哟”的呐喊,和渡过难关时爽朗的笑声,一段舒缓的吟唱后,歌声又骤然奋起,唱出“回头来再和黄河怒涛决一死战”,朴素的语言深蕴不屈不挠的精神,化为旋律,在此后的乐章中再现,特别是在《保卫黄河》中,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词句唱出,被赋予了象征意义,黄河历练而成的黄河船夫精神此时已化身为中华儿女的抗战精神。作品以朗诵和声部合唱、重唱、轮唱,对唱、独唱等形式为观众营造了诗与戏剧的听觉体验,在朗诵中,有与黄河的深挚对话,有与听者的诗意交流,在歌唱中,有群体、个体戏剧性场景的勾画,也构成了多重视角、声部的交响。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等音乐家于1969年根据《黄河大合唱》创作。全曲分为《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四个乐章,钢琴与管弦乐协力奏出风格有别却绝不逊于《黄河大合唱》的乐曲,观众可以欣赏到极具难度与表现力的钢琴技巧,领略其与管弦乐的和鸣之美。如第一乐章中,钢琴以急骤的琶音与刮奏“登场”,与管弦乐“一声呼、数声和”,奏响船工号子,形成一人领、众人跟的气势,逐渐递进,将乐段引向钢琴独奏的华彩,在一段和缓的抒情之后,钢琴又以刮奏倾泻而至,再度与管弦乐一同投入鸣奏中。第三乐章中,钢琴以音似琵琶的轮指弹奏为表现方式、《黄河怨》的主题音调为语汇,倾诉悲苦,与管弦乐交替再现这段旋律,并逐渐攀升,在钢琴的和弦、琶音与众声部的迭现中将个人之悲、民族之痛、黄河之愤融为一体。第四乐章中,《保卫黄河》的主题音调经钢琴变奏,不断唤起管弦乐各声部的加入,构成万马奔腾、竞相挺进的听觉效果。末尾,《东方红》主题音调在多声部齐鸣中浮现,犹如一声“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号召,并引响《国际歌》的旋律,拓展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壮阔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