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的“葡萄”将要酿成乡村振兴的“美酒”
作者:本报记者 怡梦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话剧《情系贺兰》将拉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大幕

脱贫的“葡萄”将要酿成乡村振兴的“美酒”

  荒莽的戈壁滩上,她和几个乡亲在刨石头。活太重,乡亲干不下去了,想当逃兵,怨她有扶贫款却不发。她劝说,钱是给大家种葡萄的,在这片荒滩上种出葡萄,酿成酒,就更有钱了。她的丈夫赶来,要接她回南方故乡,医生说过,她的身体状况不能干重活。丈夫和乡亲起了争执,夫妻起了争吵,丈夫说,你可以不在乎我,不在乎你自己,难道你要让女儿没有妈妈吗?静场。一声高亢的秦腔打破了荒滩的死寂。乡亲挥起锄头,一声一声喊秦腔的调子,一下一下奋力向寸草不生的土地砸下去。

  喊一喊秦腔,什么苦都能捱过去,这是大西北的“精气神”,话剧《情系贺兰》的主创者从采风中把它带回来,献于舞台,献给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干部群众和广大观众。

  由中国煤矿文工团与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联合出品的话剧《情系贺兰》将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首台剧目,于4月28日至5月2日在北京二七剧场上演。

  话剧《情系贺兰》由陈鹏、费守疆编剧,徐涛导演,取材于从西海固到闽宁镇的异地搬迁扶贫实践以及福建对口援建宁夏过程中的许多真人真事,讲述了从福建来到宁夏的扶贫干部郭闵兰带领西海固乡亲在戈壁滩上开荒、种葡萄、酿酒,并引领大家建立坚定的脱贫致富信念,终于把“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并为之献出生命的故事。剧目于2020年11月首演,经过打磨提升,此次上演将由苗圃、张晞临、贾雨岚、马驭崧、周显欣和中国煤矿文工团、银川市歌舞剧院30余名优秀演员共同演出。

  从收获到酿造

  近年来有不少表现闽宁镇、福建对口援建宁夏的文艺作品问世,话剧《情系贺兰》并不刻意追求“突出”,而是从内容入手,找到主题自身所需的表达途径,在形式上没有过多繁复的设计。“有人看到我们的戏说这个戏怎么那么‘穷’,我们说因为它是一个扶贫戏。”导演徐涛说,作为舞台艺术呈现,有些扶贫戏倾向于打造得华丽,“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徐涛介绍,去年11月首演后,今年复排加入了大屏幕等舞台技术元素,“舞台效果会更好,但是我们担心会不会过于华丽,希望能再朴实一点,为此做了各种尝试,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更真切地展示当地的贫困状况,同时也在防止过度使用技术手段营造出与主题背道而驰的舞台印象,这其实也是当代舞台艺术创作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和“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后,扶贫题材创作有了新的起点。“在什么意义上去肯定这一胜利,需要找到我们的角度,我想要把对未来发展的关切注入进去。我们总是在问自己,现在脱贫了,明年呢?十年后、百年后呢?”徐涛说,今年再演话剧《情系贺兰》不仅仅是展示、记录扶贫的过程,而是要把脱贫攻坚中获得的认识贯穿到乡村振兴这一新阶段的理念中,更侧重于关注精神上的脱贫。“郭闵兰像现实中许多扶贫干部一样,在解决物质层面问题的过程中,渐渐关注到精神层面的问题。人们怎么认识扶贫这件事情,是特别重要的,不仅仅是在戏里,在当今整个社会层面都是这样。我们到当地去体验生活也了解到,一些扶贫对象一开始都不太理解,搬迁、开荒、种葡萄等等,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亲历亲见的普通观众可能更无法理解,但有一条道是通的——无论对于亲历者、旁观者,还是看似和扶贫无关的人,精神上的脱贫才是真正的脱贫,扶贫不是简单针对落后贫困地区的一个临时举措,我们会发现整个民族乃至全人类最终都要走上这条追求‘精神小康’的道路。”徐涛期望,剧目此次上演能让台上台下共同认识到更难扶的是精神上的贫困,需要不松懈地持续努力才能彻底解决,这是今后各行各业各项工作的新方向。

  萃出人物“精气神”

  不时响起的唢呐、秦腔等西北地区声音元素,成为剧中精神性的表达,演员也各有各的“精气神”。女主人公郭闵兰的扮演者之一周显欣说:“除了采风、查资料,最重要的是去生活。”一方面是人物的生活。“在这个舞台上,从这个人物作为第一书记的许多具体工作中,我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基层扶贫干部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难题,家家户户的难题都是她的难题,从物质到精神,她要经历方方面面的考验,同时我也感受到她的那种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共产党人的品格。她把自己放入那个环境里,以这种品格支撑自己带动大家的那种‘劲儿’我找到了,除了在舞台上和其他人物一起生活,更重要的是把那种‘劲儿’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演员的生活,周显欣表示,要把艺术作品里的“真善美”通过角色传递出去,平时的生活是一种修行,“真善美”不是一时想表现就能表现出来,演员日常的为人处事都是积累,“要具备这种能量,把它积聚在身上,遇到相应的角色它才能自然流淌出来”。

  “这是一台朴朴实实的落地戏。我扮演的不仅是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的扶贫干部家属,还是农业专家,他不理解妻子的时候就帮她化验土壤,测试出当地土壤的透水性好,适合种葡萄,只是内心还有隔膜,等他理解了之后,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实际行动加入了这场战斗。戏和人打动我的地方,是它的生动、真切。”郭闵兰丈夫的扮演者张晞临介绍,这个人物一开始格格不入,对当地扶贫对象、对扶贫干部妻子都有不理解,他从心疼带病扶贫的妻子,到后来以行动支持她的工作,作为夫妻他们有了一种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牺牲一部分小家,融入扶贫这个集体,怀着共同的信念和乡亲们一起种葡萄、抢收,直到送闵兰离世。人物的心路历程给予张晞临诸多启示:“我体会到扶贫干部和他们的家庭多么不容易,这么多年,有多少人知道那片土地上有过那样一群人、那样一种付出,作为演员应该让大家知道,他们面对了什么、做了什么。”

  “我的角色既是一个扶贫对象,又是一个‘自我扶贫’的主体。他不像当地大多数乡亲,一直在山沟沟里住着,他贫困过,又因为去当兵,见过外面的世界、接触过新鲜事物,他转业回来想要告诉人们,我们不能再这么穷下去了。他也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做点什么,改变当地贫困的现状,闵兰姐来了之后,他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村干部春生的扮演者马驭崧说,“我去过西海固,看过当地破旧的窑洞,说实话,那里真的不适合生存,我也去过闽宁镇,看过那里的繁荣景象,是这种强烈的对比给了我极大的创作热情。”

  主创方介绍,此次话剧《情系贺兰》复排上演,在人物形象、思想观念上进行了提升,在舞美上,对当地恶劣生存环境的呈现将给观众更直观的感受,经过深加工,故事内在逻辑性更强,舞台印象更鲜明。同时,经过上一轮演出,群体演员、青年演员更成熟,银川方面的演员以西北特色的语言、表演风格登台,将更添一抹亮色。剧目整体上更有表现力,始终不变的是突出一个“情”字。这台剧目还计划到银川演出并进行移植,作为银川自己的扶贫题材剧目扎下根来,以便于当地演出团体更多走向基层,更好地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