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激情四溢的“精准扶贫”赞歌
栏目:文艺界在行动
作者:本报记者 赵志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曲激情四溢的“精准扶贫”赞歌

——记“新时代曲艺星火扶贫工程成果巡礼展演”四川巴中专场 

  “我是中国曲协‘新时代曲艺星火扶贫工程’南江联系点培养的曲艺新苗,我叫吴妙言,今年12岁。”11月5日晚,在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主办,四川省文联和巴中市委、市政府承办的“新时代曲艺星火扶贫工程成果巡礼展演”四川巴中专场的演出现场,来自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的小演员吴妙言作为当晚演出的主持人之一,站在北京二七剧场的舞台上,不无自豪地向在场和线上的观众们汇报说,自己在中国曲协的帮助下,学习了谐剧、朗诵、主持、清音等,获益良多,“我乡下的爷爷奶奶、大伯大婶都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现在老家流传着一首新童谣:爹也酷、妈也酷,出门就是大公路,娃娃坐在家门口,指着汽车学数数。 ”

  四川巴中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辖5区县有贫困村69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4万。党的十八大以来,巴中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把脱贫攻坚作为“六大突破”之首,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奋力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

  演出现场,巴中市平昌县文化馆带来的歌舞《追梦》拉开帷幕,表达出人民群众追梦筑梦圆梦、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追求。接着,巴中市巴州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选送的节目四川清音《摘枇杷》 ,“太阳刚刚出山洼∕一群娃娃笑哈哈呀∕竹筐竹筐手中拿∕去帮小康摘枇杷呀哈……”以少儿的独特视角,表现在脱贫攻坚中乡村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此后,四川盘子《巴山新居我的家》表现巴中人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的崭新面貌;四川扬琴《黄荆树》表现在乡村振兴发展建设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与自信;莲厢歌舞《就爱那片田》抒发了巴中人民对土地、对家乡、对生活炽热的爱;小品《帽子》表现出巴山儿女“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品质和脱贫奔小康的志气勇气;四川竹琴《村史馆夜话》以村史馆各种老物件的对话切入,表达了在社会转型发展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是我们的根和魂,是我们走向未来的精神力量;四川车灯《打亲家》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主题;谐剧《帮到底》以风趣幽默的表演,生动诠释扶贫干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公仆情怀;表演歌《哈哈响》展现乡村欣欣向荣的景象和乡民的幸福生活;四川清音《竹颂》体现民族风骨,彰显文化自信。压轴出场的歌舞《爱你万万岁》 ,则是从内心流淌出的歌声,代表380万巴中人民和14亿中国人民向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中国共产党,真情表达深沉的热爱和感恩。“我们在舞台上检了一辈子的场,看惯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戏,那些才子佳人、王侯将相、神仙鬼怪等等,都没有今天的精彩。 ”检场师的一席话,真切地道出无数观众的真情实感。

  据介绍,数年来巴中全市选派了2000多名第一书记,组建了2000多个驻村工作队,抽派了近400名巡回帮扶骨干、组织了6.29万名干部结对帮扶,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巴中市所有贫困县摘帽、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06%,剩余的1942名贫困人口也已达到脱贫标准,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2015年,中国曲协把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作为“结对子、种文化”基层联系点,通过开展文艺扶贫工作,先后帮助南江建立了7支曲艺星火演出队,团结凝聚了1000多名曲艺爱好者,培养了一批基层优秀曲艺人才,带动了整个巴中曲艺事业的发展。迄今为止,巴中全市创演了以四川曲艺剧《望红台》为代表的各类曲艺作品近百个,获省级以上大奖30个,近50个曲艺作品参加省级、全国展演。其中,四川清音《莲花开》于2016年获得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四川扬琴《守望》于2018年获得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连续两届“牡丹花开” ,殊为难得。巴中市巴州区也成功获“中国曲艺之乡”殊荣。

  “‘巴山欢歌’是应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之邀,由四川巴中当地曲艺演员倾情奉献的一曲激情四溢的‘精准扶贫’赞歌。”巴中市文联主席秦渊如此评价道。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