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音乐与交响织成美好生活乐章
作者:本报记者 怡梦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创作素材取自全国十几个贫困地区,龙声华韵—— “盛世国韵”交响音乐会奏响

民族民间音乐与交响织成美好生活乐章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四川凉山悬崖村阿图列尔……从遥远的乡土中生长出的悠扬旋律飞入首都,在北京音乐厅久久回荡,龙声华韵—— “盛世国韵”交响音乐会近日由中国交响乐团奏响。

  这是一场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的音乐会,选曲皆是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与交响乐深度融合的优秀作品。音乐会由谭利华指挥,创作者既有叶小纲、陈丹布等作曲家,也有姜莹、杨帆、黄凯然、李劭晟、郑阳等青年作曲人才。

  这些曲目以精准扶贫为创作契机,创作素材来源于全国十几个贫困地区,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与西方管弦乐器同台相和,在呈现鲜明地域特色的同时,以交响乐的丰富形式拓展了民族民间旋律的表现力、感染力。

  叶小纲的为中提琴和乐队而作《井冈回忆》 ,是中提琴协奏曲《井冈山散记》中的慢板乐章,乐曲深情地表达了巍巍井冈山的光荣历史,赞颂了井冈山精神中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以声音塑造了先烈用生命建立的理想丰碑。

  陈丹布的《阿图列尔》 ——为管弦乐队而作,述写了四川凉山悬崖村阿图列尔从与世隔绝到通电通网、修建钢梯、发展生产和旅游的崭新风貌。乐曲以音乐手段描绘了喊山、劳动号子、民间舞蹈和各种劳动、生活场景,运用彝族民歌和月琴、马步等民间音乐素材,结合五声性和音与半音化,凸显了彝族音乐独有的风格特点,展现了彝族人当今的生活和精神气质。

  姜莹的管弦乐《生命的礼赞》以圆号为引子,吹响了60多年前生活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土尔扈特人的回忆,述写了他们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舍弃了熟悉的那片草原,经过长达12年的大迁徙,终于在新的家园安居乐业的情景;乐曲传递着土尔扈特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乐曲终段展现了马背上的民族乐观而又顽强的生命力。

  杨帆的管弦乐组曲《山水歌》描绘了贵州山水之奇美,两段选曲“山”“水”皆取材于当地民歌,作曲者试图通过不同配器手法的变化、不同动机素材的展开与重组,用音乐语言铺开一幅幅田园般的山水画卷。

  黄凯然的交响序曲《风起苗寨》以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地区的苗族高腔为主要音乐素材,以交响化的音乐语言描绘了精准扶贫为十八洞村带来的新变化、新风貌。作曲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融入同一作品,如歌的旋律传递了扶贫之后,苗寨人民的幸福感,灵动的节奏呈现了苗寨生活的日常感,两种情绪再现、交织、不断升华,将乐曲推向高潮。

  李劭晟为原生态歌手、唢呐与交响乐队而作的《延安·延安》 ,使用了大量陕北音乐元素,包括调式、节奏和民歌、说唱、腰鼓乐等音乐种类,并

  以交响化方式呈现,通过显性、隐性两种音乐表达方式,赋予作品基本的技术基础,而陕北大地的文化艺术特色、人文精神赋予了作品灵魂。作品力图以当代创作技法结合最传统的材料,表达新时代青年人对中国精神的体悟与继承发扬。

  在郑阳的为竹笛与管弦乐队而作的《归去来兮·雪山之恋》中,清越、低回的两支竹笛和交响乐交织和鸣,表达了人对雪山的探寻与雪山带给人的洗礼,乐曲将种种感怀升华,引领听者站在全新维度对生命、信仰、理想、情感进行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