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芳:老故事新演绎,传承发展评书艺术不停步
栏目:特别报道
作者:本报记者 赵志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秦朝末年,这一天的晚上,在丰西大泽来了四五十人,全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一个个勾肩搭背,一边走一边唱,看着是喝多了……”闻其声便知其人,高亢明丽的嗓音、张弛有度的节奏,韵味醇厚令人如饮甘泉,一听便知是家喻户晓的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由她播讲的新编长篇历史评书《大汉刘邦》即将在全国200多家电台陆续开播,为广大听众奉上一道雅俗共赏、荡气回肠的汉文化评书盛宴。

  评书《大汉刘邦》共计97集,每集23分钟左右,从刘邦的青少年时期讲起,描述了他的发小、初恋、闯荡江湖、扶弱抑强、胸怀博爱等传奇故事,以及在此后的三年灭秦、五年翦楚战争岁月中,他尊重人才、礼贤下士、南征北战、纵横捭阖,最终一统天下的精彩篇章。“ 《大汉刘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创意至今已经有五个年头,感谢徐州市和沛县的领导对我们评书创作团队的信任,把这个重大选题交给我们。 ”刘兰芳谦虚地说,因此团队备受鼓舞,多次到江苏沛县进行采风学习、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还有沛县的专家学者,也亲自参加座谈、提供素材,为评书创作指出了方向,并陪同我们的评书创作团队深入生活、进行采风调研,提出了修改意见,才有了今天的百集长篇评书《大汉刘邦》的问世。 ”

  该评书以史实为基础,取材当地民间故事,运用通俗灵动的语言表达,充分展现了刘邦从草莽出身到建立大汉王朝,终成“布衣天子”的风云历史。“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他尊重人才、广纳贤士,祭祀孔子、重视儒家文化和知识分子,体现了刘邦以民为本的布衣本色。 ”刘兰芳不仅播讲这部评书,也是《大汉刘邦》的创作者之一,“我们这部评书,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不同于其他西汉演义小说,在编创过程中,删除了原来演义中的封建迷信成分,吸收了民间传说的精华片段,使刘邦的故事更为生动精彩,形象更为真实可信、接地气,相信一定会得到听众朋友的喜爱。”  

  自1959年加入辽宁省鞍山曲艺团,刘兰芳从艺至今整整60年。这60年来,在刘兰芳的内心深处,始终一头心系广大听众,一头不忘用评书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曲艺传承发展。从评书《岳飞传》 《杨家将》 《呼家将》到《抗日英雄杨靖宇》 《陈毅》 《彭大将军》 ,以及《中国母亲风采》 (系列) 、 《中国好人颂》 (系列) 、“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等,她既整理改编传统节目,又创作编演现实题材节目,为北京评书这门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继承与发展倾心尽力。

  当文化和旅游部的《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出台不久,刘兰芳便第一时间给予关注。“提到的设立‘非遗曲艺书场’ ,包括探索设立曲艺电视书场、广播书场和网络书场等,是为了满足现代人对曲艺的需求,让曲艺艺术在更好地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自身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刘兰芳说,特别是《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中提到的扶持马街书会、胡集书会等非常实在、非常具体的举措,值得点赞。“这些盛极一时、历经数百年的书会,如果更好地发展起来,可以培养更多曲艺人。 ”刘兰芳语重心长地说。

  事实上,多年来刘兰芳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无私地支持曲艺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她既是卓越的曲艺艺术家,也是优秀的文艺活动家。譬如,她跟传承700余年的河南宝丰马街书会的关系不只密切,与之发展更可谓是举足轻重。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一度红火的马街书会受各种因素影响也曾逐渐冷清。1996年到会610摊、 1800名艺人, 2000年起开始锐减,尤其到2005年,到会仅有82摊,艺人不足500人。在这些民间曲艺人异常艰难的日子里,正是当年“马街竞艺溯源长,负鼓携琴汇现场。说古论今依旧事,万人空巷看兰芳”的刘兰芳挺身而出,一次次在公开场合呼吁重视马街书会、保护民间文化、培养年轻艺人、抢救濒临失传曲目、增加扶持政策,分文不取地为马街书会奔走呼吁。

  “我的评书《岳飞传》播出后,一下子有了轰动效应,就叫我到马街去赶书会。 ”刘兰芳坦言,数十年来已经到过马街书会16次,与宝丰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把宝丰当作是第二故乡,直到现在每次去宝丰演出,观众永远是欢迎。 ”如今,再度兴盛起来的马街书会,已经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2018年,坐落于宝丰县马街书会民俗园中的刘兰芳艺术馆开馆,刘兰芳一下子捐出了自己珍藏的5000余件物品,件件都弥足珍贵。“对于我来说,其实做得还不够,今后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继续努力,多写书、说好书,为观众服务。 ”在刘兰芳看来,马街赶会也让她受益匪浅,“让我体会到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家更离不开人民,艺术家要扎根沃土,心系百姓。 ”

  1944年出生的刘兰芳,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70年来,她经历过“文革”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大江南北,不仅为成千上万的基层群众送去欢歌笑语,也与蒸蒸日上的中国曲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密不可分,是参与者也是领导者;并曾多次到部队演出,甚至上战场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可以说,刘兰芳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她的每一部评书作品也与历史和时代同频共振,一直在持之以恒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我75周岁了,身体也不好,为什么还能够坚持?一个原因是这一行学得太不容易了,扔掉可惜。二是,观众的掌声是对你的激励,不干了总觉得可惜。另外,是观众有需要,人家信任你。 ”刘兰芳坦言,徐州有传播汉源文化的需求,自己“作为一个说书人” ,也有责任和使命讲述刘邦故事、发扬大汉精神,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把刘邦故里、两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徐州建设得更好更美。  

  新闻链接

长篇评书《大汉刘邦》首播仪式徐州举行

  本报讯(记者 赵志伟) 由徐州市委宣传部、沛县县委、沛县人民政府、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长篇历史评书《大汉刘邦》首播仪式8月29日在江苏徐州举行。该评书共计97集,由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录制完成,即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200多家电台陆续开播,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首播仪式上,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向刘兰芳赠送了汉服,身着汉服的刘兰芳现场演说了一段《大汉刘邦》 ,既尊重史实又不失幽默,声音洪亮且神完气足,精彩的表演撼动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