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今日中国”艺术周亮相莫斯科
作者:本报记者 邱振刚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本报莫斯科讯(记者  邱振刚)  “中国演员在舞台上的姿态、表情都非常丰富,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在表演中,演员的手都好像会说话一样,手势和剧情有着非常巧妙的联系,这种‘手语’在欧洲的戏剧里是非常罕见的,中国的戏曲真的太神奇了! ”

  由中国文联主办的2018 “今日中国”艺术周结束了在克拉斯诺达尔的活动后,来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11月3日晚的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莫斯科市民伊娜看完了作为2018 “今日中国”艺术周组成部分的黄梅戏折子戏专场演出后这样说。伊娜告诉记者,中国的戏曲外在的表演形式和欧洲的戏剧有着诸多不同,当晚的这些节目虽然只是整部作品的片段,但也鲜明地体现出东方文化的独特韵味,里面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自己已经退休了,一直在筹备明年去中国旅行,通过观看今晚的节目,看来自己到达中国后的行程必须增加一个内容,“我知道黄梅戏是中国的地方戏之一,中国还有很多剧种,我无论到了中国的哪个地方,一定要到当地的剧院里去好好欣赏那里的地方戏曲! ”

  当晚,中国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演员们为观众带来了《刘海戏金蟾》选段《十五的月亮为谁圆》 、 《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 《女驸马》选段《状元府》和《洞房》 、 《小乔初嫁》选段《对酒当歌》等传统剧目,以及新编黄梅小戏《六尺巷》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文化参赞兼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佳佳,以及当地有关机构负责人观看了此次演出。除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浓厚的莫斯科市民,来到现场的还有众多学习、工作于此的中国观众。在莫斯科经商25年之久的张兴成专程带着家人驱车赶来观看演出。他说,自己虽然是山东人,但对来自祖国任何地方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都非常欢迎,更何况当晚的节目中还包括许多在国内家喻户晓的经典唱段。自己的孩子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也非常感兴趣,经常上网寻找相关的内容。自己得知中国文联选派这么多的艺术家带着众多优秀作品来到莫斯科,早早就网上报名,就是希望能让孩子现场感受到祖国戏曲艺术的魅力。

  尽管当晚的演出持续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参加2018 “今日中国”艺术周活动的艺术家们仍然不辞劳苦,来到位于莫斯科郊外的中共六大会址参观,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副馆长马先军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中共六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进程和重要意义。《小乔初嫁》中小乔的扮演者何云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黄梅戏剧院特意把今天作为党员活动日,今天的参观,其实就是一堂生动的党课,通过对革命先辈的奋斗历史的了解,自己对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加深刻、更加清晰的认识。作为一名党员文艺工作者,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就是要不断把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奉献给人民群众。当晚,由中国摄协、盖达尔文化宫、北京拉古尔斯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曾经在克拉斯诺达尔引发人们观看热潮的“影像中国40年”摄影展也来到莫斯科,在盖达尔文化宫继续举行。

  11月5日,来自中国的艺术家还访问了享誉全球并曾多次赴华演出的红旗歌舞团。该团驻地是一座样式朴素的四层建筑,坐落在一条远离闹市区的小街上,路对面就是该团创始人、指挥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夫的雕像。雕像前的一束束鲜花,象征着人们对这位杰出艺术家的殷切怀念。来到该团已经有65年之久的功勋演员、歌唱家维克多向来自中国的艺术家们详细介绍了该团的历史,还深情回忆了自己随团赴中国演出的难忘经历。他说,中俄两国都有一个非常相似的传统,就是优秀的、经典的,获得广泛认可的艺术作品,往往都有着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都和本国民间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联系。他鼓励参加此次活动的中国艺术家们一定要好好向本国的群众学习,真正地把流传在他们中间的传统艺术的种子吸收到自己的创作中来。

  2018“今日中国”艺术周系列活动于当天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