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四力” 深扎根 创精品 育新人
栏目:推进文艺创作笔谈
作者:屈健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新时代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作为身在高校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强“四力” 、深扎根,创精品、育新人的实践中,全面提升自己和超越自己,为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p>
<p>  一要强“四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自觉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增强“四力” 。强脚力,就是要接地气,走基层,深入生活第一现场,保持一种始终在路上的状态。85岁的画家刘文西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百余次深入陕北农村写生、创作,他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之源泉,离不开他强大的脚力。强眼力,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审美鉴赏力,淬炼敏锐的观察力。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必须善于在平凡中发现奇崛,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发现大智慧、大学问。强脑力,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善于思考新时代的新问题,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在面对各种文艺的思潮中保持自身定力。强笔力,就是要善于运用鼓舞人心的文笔、画笔,敢于并善于表达时代主题、对英雄的敬仰和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讴歌,敢于并善于在思想上、方法上、技巧上创新。</p>
<p>  二要深扎根。优秀文艺作品的产生,一刻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火热的生产劳动,离不开他们生生不息的奋斗历程,离不开他们精彩纷呈的鲜活生活。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深入生活,把人民的需求作为自己创作的动力。“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所以,绝不能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当成口号,它应该是一种鲜明的立场,一种扎实的行动,一种艺术实践必修课。画家石鲁之所以成功创作巨作《转战陕北》 ,不仅因为他在延安十余年的革命经历,对陕北黄土高原和革命领袖深厚的情怀,而且因为在对画面角色的内心体验上精益求精,反复提炼,最终形成了极尽简洁而又铿锵有力的画面,成为新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代表作。</p>
<p>  三要创精品。任何文艺精品的产生,都离不开对时代的呼应。提升作品质量,需要紧紧抓住时代精神、倾注感情。画家赵望云以“旅行写生”之笔、蒋兆和以《流民图》长卷,真实记录了日寇铁蹄下人民的苦难生活。新中国成立后,那些能够站在时代前沿的文艺作品,都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是新时代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提升艺术作品质量,不仅需要艺术家强“四力” ,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和继承与创新的勇气,需要对自己作品不断打磨甚至毅然决然的否定。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个性是艺术的灵魂,文艺工作者要锤炼胸次,扩充境界,放眼世界,向经典学习,向传统学习,向人民学习。长安画派之所以在新中国画派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把“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奉为信条,对西部题材、陕北黄土高原题材几十年如一日地深挖细掘、批判创新,才达到了艺术的高峰。身处新时代,任何一位有理想的文艺工作者都应当以强烈的文化担当意识、精品意识,向着文艺高峰迈进。</p>
<p>  四要育新人。人才是文艺大繁荣大发展的根本。新时代文艺人才的培养、优秀团队的建设是创作优秀作品的保障。近年来国家在扶持重大文艺创作中加大投入,取得显著成就,不但推出了大量优秀作品,而且也培养了大批优秀创作人才。同时,由各地方政府支持的系列创作与人才培养也收获颇丰。以陕西省为例,“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系列大型展演、学术交流活动,系列深扎活动、“百优”人才扶持活动、与高校共建本科专业等创新方式,为人才培养开创了新途径。作为“211工程”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西北大学在艺术学院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通过科研项目的凝练,紧紧围绕“中国问题、西部特色、现实观照”这一主题,近年来获得了8项国家级课题、 5项教育部课题和十余项省级课题,锻炼了院内三支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团队。另一方面,加强与社会合作,极大地提升了团队能力。同时依托国家艺术基金和地方政府支持,举办“互联网+艺术理论”人才培养、“丝路文明”美术创作人才培养以及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西安文脉”美术创作工程等项目,通过对近百名创作和理论人才的培养,为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储备了新的血液。</p>
<p align="right"><font face="楷体,楷体_GB2312">  (本文作者为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font></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