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新时代的文化地标
——记国家大剧院建院十周年
栏目: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作者:本报记者 郑荣健  来源:中国艺术报

  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迎来建院十周年。当天,一年一度的“公众开放日艺术节”如期来临, 70余场丰富多彩的艺术演出和活动集中亮相,让这座举世瞩目的剧院成为艺术的海洋。十年之间, 70余部“大剧院制作” 、 8722场剧院演出、10599场各类艺术教育普及演出及活动、1900余万观众受惠,见证了国家大剧院的成长与收获。

  十年前,这座长安街畔的建筑里奏响了第一个音符,宣告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幕。自那时起,国家大剧院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全力打造大众心目中的艺术殿堂。十年后,国家大剧院的自制剧目模式及逐渐丰厚的剧目储备、琳琅满目的艺术品牌活动、丰富多样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时尚新颖的“网上大剧院”“移动大剧院”建设等,已然使之成为传递中国声音、抒写时代画卷的璀璨明珠,成为世界表演艺术领域的重要一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月21日至25日,国家大剧院历时4年创制的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在歌剧院上演。在建院十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用这样的方式,再度扬帆起航。

  砥砺奋进,不忘初心

  十年来,国家大剧院与时代同频共振,相继推出了76部自制剧目。2013年,大剧院版《洪湖赤卫队》演出时,舞台上下千人合唱《洪湖水,浪打浪》的澎湃场面令人动容。2015年,在方志敏就义8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策划推出原创歌剧《方志敏》 ,用革命浪漫主义展现英雄爱国主义情怀。2016年,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推出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并两度热演,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201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推出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 ,讴歌“军民鱼水情” 。随着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点临近,相关规划也在有序部署。

  以人民为中心,筑就艺术生产高地

  2009年成立剧目制作组、合唱团,2010年成立管弦乐团, 2011年成立驻院歌剧演员队, 2012年成立创作中心,2013年成立剧目制作部, 2016年成立戏剧演员队……通过实施“引进来——联合制作——独立制作”的“三步走”策略,国家大剧院建立了包含制作、主创、主演、小角色、舞美、合唱、乐团、排演团队八大板块的完备艺术生产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制剧目模式,迅速提升制作水平。从“轻生死、重然诺”主题的《赵氏孤儿》到观照现实、歌颂奉献的《山村女教师》 ,从浓缩百年沧桑、展现北京人文底蕴的《王府井》到传唱千年、饱含人性大爱的《运河谣》 ,从展现人性尊严的《日出》到弘扬民族团结的《冰山上的来客》……十年来,国家大剧院秉持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不断探索着题材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元化。截至目前,共自制剧目76部,包括歌剧58部、话剧11部、京剧5部、舞剧1部、音乐戏剧1部。据透露,未来将继续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根据规划, 2018年,国家大剧院将继续完善制作体系,建立国家大剧院舞蹈队。届时,国家大剧院通州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也将建设落成并投入使用。到2020年国家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将完成包括《天路》等作品在内的超过100部自制剧目。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

  2014年, 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文艺晚会在国家大剧院举办; 2017年,国家大剧院又迎来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晚会。这些重大演出活动,带着浓郁的中国风情,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风采。

  在自制剧目的过程中,国家大剧院十分注重用中国题材讲述中国故事。除了上述提到的作品,像歌剧《西施》 《兰花花》 、京剧《天下归心》 《丝路长城》等,或洋为中用,使舶来歌剧呈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或转化创新,让传统戏曲焕发出时代的光彩。国家大剧院不断融入国际表演艺术领域,累计与世界400余个艺术机构、 132家驻华使馆紧密联系,与30家世界著名剧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商业演出8700余场,售票930余万张,平均销售率超过82 %,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芭蕾舞团以及名家大师接踵而来,先后有800多家中外艺术院团登上大剧院的舞台。近些年来,国家大剧院还带着拥有中国符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到世界舞台“打联赛” ,到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巡演。今年,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再次赴美国巡演,走进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芝加哥交响乐中心等西方主流音乐厅,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风采和气派。记者了解到,未来,国家大剧院将继续打造精品,并通过“走出去” ,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坚持文化惠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国家大剧院有关负责人透露,从2008年建院之初平均票价每张375元,到如今平均票价每张261元,国家大剧院的平均票价下降了30 . 4 %。可以说,这是国家大剧院长期坚持文化惠民、让老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一个典型数据。早在建院之初,大剧院就提出了“滴灌工程”的理念, “要一棵苗一棵苗地滴灌、一个人一个人地培养” 。大剧院每年都会拿出几千万元投入到艺术普及推广之中,打造出诸如“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 “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等一系列有创意、有水准、有影响的艺术普及活动品牌,而且通过推出“歌剧兴趣培养学校” “国家大剧院音乐附小” “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等,不断提升青少年的艺术素养,构建了一条贯穿小中大学的青少年艺术普及全链条。与此同时,国家大剧院紧紧把握时代脉搏,通过设立古典音乐频道、拍摄歌剧电影、举办“国际歌剧电影展”等活动,创新艺术普及形式,扩展艺术普及群体,将高雅艺术送入寻常百姓家。

  为迎接今年的“公众开放日艺术节” ,国家大剧院早早就提前通过各类渠道,把观摩票发放至英雄模范、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社区居民、医护工作者、大中院校师生、地铁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首都志愿者等北京各界群众手中;还组织十余场公益演出走进学校、医院、社区、机关、工厂等基层单位,为市民送去“艺术福利” 。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创新探索,十年铸就辉煌。国家大剧院的成长与成就,既是国家繁荣发展的一个文化缩影,也得益于经济社会的有力支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如今国家大剧院已成为一个文化发展的重要地标、一道首都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大剧院正以高度的文化自信,阔步迈进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