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民众心中留下更多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美好瞬间
——北京市文联第十七届京味文化之旅走进台湾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吴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组装幡杆、挂幡衣子和伞,中幡演员冯文武忙得不亦乐乎;“当当当” ,杂技演员郑湘千连续几个跟头后轻而易举接住腾空而起的空竹;伴随京味十足的音乐响起, 12斤重的青花瓷缸在杂技演员伍正光的头上旋转飞舞……4月12日,由北京市台办、北京市文联、北京市政府新闻办联合主办,台北曲艺团承办的“京华流彩海峡传情——2017年北京市文联第十七届京味文化之旅”第一场演出在台湾苗北艺文中心精彩上演,离演出开始还有三四个小时,演员们彩排的场景便着实让人先过了把眼瘾。

  与往届室外大型综艺类节目演出不同,此次主要以杂技魔术为主,注重活态文化遗产的展示。演出在北京市区级非遗项目《飞叉踢毽》的欢快氛围中拉开帷幕,一开场就赢得了满堂彩。紧接着,国家级非遗项目《口技》 《罗圈献彩》 《舞中幡》 《牌花新露》 《俏花旦·集体空竹》 《变脸》 、北京市级非遗项目《古彩戏法》 、区级非遗项目《赛活驴》 《顶花坛》轮番登台,这些曾获得过摩纳哥蒙特卡罗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香港国际魔术大赛金奖、中国杂技金菊奖魔术比赛银奖等多个国际国内大奖的经典节目,极具老北京“天桥”民间文化特征,演员与观众的互动更让非遗走到人们身边,让台湾民众近距离直观地感受到杂技艺术的精湛和魔术艺术的神秘。“真是被吓到了,之前以为就是一些借助特殊道具的表演,没想到都是真功夫,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家里小朋友一直激动地欢呼,她们很喜欢,希望有更多机会看到这么精彩这么棒的演出。 ”演出结束后,游睿为一家还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久久不愿离去。70岁的阿婆刘凤莲也表示,演出很棒,让人大开眼界,演员表演时努力将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观众的精神让她十分感动。

  作为此次京味文化之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出还分别在高雄便宜坊、南投县政府文化局、新庄文化艺术中心等上演,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当问及是什么吸引他们来观看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个字被提及的最多。演出中观众既看到“赛活驴”“顶花坛”“舞中幡”等传统天桥技艺,更看到了集审美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独具时代烙印的创新节目。由中国杂技团带来的杂技《俏花旦·集体空竹》每场演出都压轴出场,其最大亮点是杂技与京剧的融合,舞台上演员的“俏”和“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节目的音乐、表演方式,以及演员的服饰、头饰、形体动作等都借鉴了京剧花旦的表演模式,同时与空竹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表演模式——俏花旦集体空竹。 ”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国内部经理王强介绍说,“空竹最早以单人表演为主,而此次的集体空竹则是把传统艺术进行了提升,除每个演员技巧的展示外,演员之间的配合协调显得更为重要。 ”

  冯文武在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桥中幡时,将5米高、 20斤重的中幡在自己身体的前后、左右、上下旋转舞动,或将其高高抛起,用肘、肩、额等部位去接,中幡则始终不倒,刺激壮观。他告诉记者,以前的中幡表演都是艺人直接将幡杆放到头上或者在头上垫上垫子去表演,而随着他本人技艺的日臻成熟,也在表演方式上进行了自己的创新。“观众总问我砸着疼吧,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得心应手,跟拿着玩似的。 ”冯文武十七八岁开始练中幡,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刚开始练时,上来就能把我砸一个跟头。如今功夫到身上了,已经跟中幡融为一体,观众掌声越热烈我们表演越起劲。 ”冯文武爽朗地笑着说道,如今他在传承舞幡技艺的同时,也在沿袭并创新发展着道具的制作与保养维护。

  可以说,现在的艺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技艺上的熟练,而是积极努力做到触类旁通,通晓其他艺术门类,从中吸取优秀的元素运用到自己的技艺中。口技演员方浩然就表示,一门技艺登上舞台就成为了一门表演艺术,需要很多艺术门类来支撑,而提高演员自身艺术修养对整个艺术创作高度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自2013年起,北京市文联开启大规模的赴台演出、书画笔会等综合性艺术交流活动,展示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搭建两岸交流平台。此次京味文化之旅还包含4场书画笔会,来自北京的李耀林、金纳、郭晋丽、许金魁四位书画家与台湾本土书画家互相切磋书艺、画艺,并创作多幅书画作品赠予前来参加活动的台湾民众,尤其对于书法家来说,只要民众有求字的意愿,他们都尽量满足。李耀林虽然已经是第三次到台湾,但是对台湾的喜爱之情依旧溢于言表,“和台湾山脉的和润秀美不同,燕山是中国北方雄伟壮丽的山脉,朝晖则象征早晨的热烈积极美好,寄寓希望,我之所以创作这样一幅《燕山朝晖》 ,就是想把红颜色的燕山带到台湾来,将吉祥带到这里” 。李耀林说,两岸一家人一家亲,要常来往,更重要的是思想文化和情感的交流。

  对苗栗三义木雕协会、南投县艺术联合协会、新北市新庄书画会等的拜访穿插于活动期间,来自北京的艺术家与当地各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就各自的艺术门类展开深入座谈交流,为两岸文化艺术的进一步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尤其是艺术家和演员还参与到台湾当地客家蓝染工艺的体验中,并亲手制作小手袋,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乐趣与魅力。

  “如果这样的交流活动只来一次或者几年才来一次,台湾民众很容易就忘记了,但是‘京味文化之旅’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几届,民众对这一活动已经有了认知性,并给予充分肯定。我们以免费欣赏的方式,吸引更多台湾民众认识了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苗北艺文中心总监吴博满说。北京市文联驻会副主席刘开阳亦表示,“京味文化之旅”由最开始规模很小的演出,到一百三四十人带来的场面宏大的广场演出,再到此行58人组成的表演团,这项活动可谓在台湾民众心中扎下了根。此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老北京人张嘴就能叫出名来,而对于台湾观众来说却十分新鲜,相信随着活动主题的日渐丰富和鲜明,势必会在台湾民众心中留下更多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