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人士送别梅葆玖先生,表示——
“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继承京剧艺术”
作者:本报记者 怡梦  来源:中国艺术报

  5月3日,暮春的北京,刚下过一场雨,天空如洗,大风。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前长廊外,青松拂檐,风声飒飒。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

  梅葆玖先生4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子女中唯一继承梅派艺术的传人,一生致力于梅派艺术、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他生前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代表作有《霸王别姬》 《贵妃醉酒》 《穆桂英挂帅》等。

  当日,数百名闻讯自发赶来的市民、戏迷沿廊排起长队,等候间与同伴低声细数梅派老中青艺术家的名字,或安静地翻阅现场分发的梅葆玖先生艺术生平纪念册。过了十点半,听说仪式将在十二点结束,排在后面的人怕来不及为先生送行,开始向前涌,场面一时有些乱,队伍中有个中年人提高了声音说:“大家保持秩序,咱们都能见到梅先生最后一面。 ”人们听了,又渐渐平静下来。

  队伍蜿蜒向前,告别室外挽词高悬,上书黑底白字“沉痛悼念梅葆玖先生” ,两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梅葆玖先生生前艺术影像。前来悼念者几人一队,鱼贯走入告别室,向梅葆玖先生的遗体三鞠躬。室内由中央领导、戏剧界、社会各界敬献的白色花圈环绕,中间端放遗像,照片中的先生姿态从容、面目亲切,耳边回响的是他生前令人百听不厌的京剧唱段,绿叶素荣簇拥着先生的遗体,宁静安详。

  记者在送别人群中见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于兰。“我学习梅派艺术,拜的是姜凤山先生,在姜先生家吊嗓子的时候,很多次梅先生来,听到之后会对我说,今天比上次有进步,梅派艺术刚柔兼备,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只有柔美,而是先有骨架,才有肉。 ”于兰回忆起梅葆玖先生对她的帮助记忆犹新,“有一次我唱《穆桂英挂帅》 ,他就站在门外听,我唱完,他才敲门,一进门就说,在门外听了一大段,怕一进来就打断你们了。 ”不仅如此,梅先生还告诉于兰“这里唱得好,那里要格外注意,很多学生在那里会产生偏差,让姜先生好好给你说一说” ,又指着姜先生说:“梅派的根在这里。 ”于兰深情地说,梅葆玖先生对学生的爱护和耐心,不亲身经历无法想象,对于任何后辈,只要有机会,他都会悉心指点传授,“这些年梅先生为传承梅派艺术、普及京剧呕心沥血、不遗余力,他的离去让我非常痛心,我们每一个梅派演员没有理由不好好继承、发扬梅派艺术。 ”

  “家在哈尔滨,我是梅先生的粉丝,最喜欢听《贵妃醉酒》 。 ”站在等候队伍中的李荣斌老人说,他是几天前在报纸上看到梅先生去世的消息,专程从哈尔滨来到北京的。此前听闻梅先生昏迷住院,就一直关注着他的病情,“太可惜了,老艺术家人好作品好,他的离去是京剧艺术也是我们戏迷不可弥补的损失。 ”

  “梅先生曾经来到学校,为我们的《梅兰霓裳》做艺术指导,我和他合过影。 ”中国戏曲学院三年级学生、武生学习者徐挺芳和同学一起来参加告别仪式,排得靠后,已经等待了好半天,他回忆说,自己当时在演出中只是个龙套,但亲眼目睹了梅先生的艺术风范,和他对其他演员的悉心教诲,觉得梅先生“人真好” 。“这次我们来向梅先生告别,回去要努力学习,尽己所能继承好京剧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