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德国小伙遇上700岁马街书会
栏目:走基层
作者:本报记者 董大汗  来源:中国艺术报

  马街书会年年有,今年有些不一般。因为不论是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的舞台上,还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身着长马褂、手拿竹板的外国小伙格外引人注目。

  “我来自德国法兰克福附近的一个小城市维尔茨堡,我的中文名字叫做柏仁睿, 1983年出生,学习中国曲艺快板已经有好几年了……”书会现场,柏仁睿用十分流利的中文向采访他的媒体记者介绍着自己。

  “这次表演总的来说还可以,唯一遗憾的是,本来练习好的几个花板动作,由于当时舞台上的风太大,没能展示出来。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马街书会的时候没有这么大的风。 ”柏仁睿一边拍着身上的灰尘一边向记者谈着他与马街书会初次结缘的感受。

  那么,一个80后德国小伙是如何与中国传统曲艺结缘,并来到了700岁的马街书会上的呢?

  原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柏仁睿一直很有兴趣,上大学的时候他就选择了汉学专业。“毕业前,我报名参加了汉语桥比赛,其中有一个才艺部分,我当时不知道选择什么才艺合适,后来有个朋友向我介绍了中国传统曲艺快板,然后我就找来中国一些快板名家的表演视频看了一下,觉得很不错,于是就决定学习快板,不过那时候都是自学。2011年,我决定来中国找老师学快板,幸运的是,经过朋友的介绍,我结识了著名快板表演艺术家姚富山并跟着他专门学习快板。 ”柏仁睿回忆说,“我是因为喜欢快板而来到中国,然后就在北京找了份工作,一边学习快板,一边在这里工作,很充实也很快乐。 ”

  一年一度的河南宝丰马街书会对于作为河南焦作女婿的柏仁睿来说其实并不陌生,每次来河南都会听人说起马街书会,后来他就经常在网上查看与马街书会有关的新闻报道和资料。不过能够有幸参与马街书会,源于两年前举办的李润杰杯全国快板书大赛。“当时我也受邀参加,并得到中国曲协工作人员的关注,所以在今年的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作品征集的时候,中国曲协就向我发出了邀请。当时接到邀请电话心里特别激动,因为我一直在期待能现场感受马街书会的机会。挂完电话,我就开始准备作品。 ”“期待农历正月十二至十三在马街书会的演出。 ” 2月9日(农历正月初二) ,柏仁睿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并配上了几张反映马街书会盛况的照片。“这几年学会的快板作品大多数是小段,好不容易有机会到马街书会上去表演,一定要准备个像样的作品,思来想去,我决定报送自己最新学习的一部快板长段《北京人》 。很幸运,我在近百个报送作品中,被正式选拔参加展演。 ”

  “快看快看,有个外国小伙子在台上表演快板呢”“外国人表演中国曲艺还是第一次见”“咱们的马街书会越来越国际化啦,连外国人都来参加了” ……柏仁睿在舞台上表演的同时,台下的观众一边看一边议论着。面对观众好奇的眼光,柏仁睿并没有觉得不适,“其实我不太关心观众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我这个外国人在中国的舞台上表演曲艺,我只想着自己的表演和自己的角色,力争把自己最好的水平展示出来。 ”柏仁睿说。

  柏仁睿告诉记者,想象中的马街书会和亲身经历的马街书会基本一样,“人很多,规模也很大,尤其是看到很多民间艺人在麦田里献艺很受触动,特别喜欢这样的氛围。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音乐大会,参与的人很多,而且也是露天的。 ”

  作为一个国外曲艺爱好者,柏仁睿对中国曲艺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曲艺如何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中国这几年我发现一个现象,中国的很多艺术家把精力过多集中在孩子的培养上,很少有老师关注对外国年轻人的教育。我觉得中国曲艺更好地走出国门,除了到国外举办演出,还可以在对外国年轻人的教育上进行更多的尝试。 ”柏仁睿分析说,“现在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外国人在学习中文,曲艺又是一个很好的提高中文学习效果的渠道,只要有相关的渠道和平台,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外国人愿意参与到中国曲艺学习中来的,比如说我现在就带了一批德国的年轻人在学习中国曲艺,这样一来,中国曲艺走向世界就会前进一大步。 ”

  翻阅柏仁睿的微信朋友圈,记者发现,大多数内容都与中国曲艺有关,有他关注的活动,也有自己参与的活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学习曲艺,热爱曲艺,是他生活在中国的最大动力和快乐。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