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原创精神,
录取通知书难免“撞脸”
栏目:艺象杂言
作者:孙曙峦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又到一年高校招生录取时节。无论对于哪所大学来说,录取通知书都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正因如此,许多大学都力争推出独具个性的录取通知书。比如,陕西师范大学这几年的录取通知书是用毛笔手写的;浙江农林大学今年的录取通知书是用竹子做的;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的录取通知书采取半手工制作,封套上使用了刺槐叶片等真实的植物标本……这都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叫好声。

  当然,也有例外。同样是竖式排版,同样是毛笔字体,同样是花纹镶边……近日,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展示的该校2015年本科录取通知书一经公开,便被网友质疑其与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撞脸” 。面对质疑,武大回应称,武大版通知书是紧紧围绕自己的个性需要而展开的独立设计,不存在抄袭一说。于是,两所高校的支持者便在互联网上展开了争论。对此,武大再次回应称:“说今年武大版录取通知书与2014年人大版‘撞脸’了,让我们尽可能客观地从知识立场分析一下‘到底像不像’ 。目前大家所利用的传统文化元素符号都是直接从公共资源中调用,而非真正的独家原创。如何把学校个性更好地和形式要件充分结合,这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

  应该说,武大的回应让人欣慰,因为对于网友的质疑,他们没有死不认账,而是承认“非真正的独家原创” 。但我们也会觉得美中不足,因为作为一所知名大学,武大在录取通知书这样一个带有大学名片性质的设计上却缺乏大学最根本的精神之一——原创精神。诚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资源,每所大学都可以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元素符号,但无论对哪所大学来说,都应当利用相同的符号创造出不同的作品来。打个比方,作家使用的汉字都是一样的,但作家创造出的作品却是各不相同的。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录取通知书的设计。

  录取通知书虽小,但却是一所大学的原创能力与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设计出独一无二、让人眼前一亮的通知书,方才配得上大学之大。关于录取通知书“撞脸”一事,武大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近日回应称:“对于网上的各种言论,我们快速做出了回应,同时也在反思,更希望进一步改进,今后不会只是调用公共资源库里的素材,而是要进一步加工,形成独家专有的元素。 ”确实,大学需要在录取通知书中加上“独家专有的元素” ,尤其别忘了该加上的,还有大学不可或缺的原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