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拍卖行业有治理乱象、挤破泡沫的信心
栏目:特别报道
作者:本报记者 郑荣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日前出台一系列行业规范,直指假拍、拍假乱象。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各项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不断完善——

中国拍卖行业有治理乱象、挤破泡沫的信心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日前出台《文物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职业守则》 《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审定指导规范》和《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保存管理指导规范》 ,进一步细化了从业人员规范,对拍卖标的、拍品保存等进行了更专业和细致的规定。这也是继出台《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之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的全新动作。

  对此,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裁谢晓冬直呼,规范对拍卖企业不仅是一个行业规范,还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之谈,甚至可以直接用来指导和完善自己的管理。日前,记者走访了拍卖行业相关人士,就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问题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行业乱象成拍卖不能承受之重

  假拍、拍假、雅贿、洗钱……一个个令人瞠目、震惊又疑窦丛生的关键词,在各种真假报道或夹风带雨的坊间传闻中,让拍卖行业陡然增添了神秘色彩。某种程度上,它部分折射了中国拍卖行业的某些乱象,但也让它的发展负起了不能承受之重。

  1993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国内首家以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拍卖公司。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很快便发现,拍卖是一个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可能的行业。在中国嘉德早期的拍卖中,一次拍卖的大约成交额是8000多万元,如今则已跃升到了数十亿元。无数看中其潜力的人纷纷涌了进来,一大批拍卖企业相继成立,许多并未获得拍卖资质的文化公司、会展公司也以各种方式涉入其中。

  “艺术品市场价格高速成长,整个市场的浮躁、投机、投资、套利行为过重,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假拍和拍假。 ”在中国嘉德首任掌门人陈东升看来,这与目前中国艺术品的一级市场(画廊) 、二级市场(拍卖行)不够完善有关系。如今在廉政文化研究院担任副秘书长的刘日春曾经开过一家叫水墨轩的画廊,他告诉记者,假拍行为在行业里是比较普遍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多数还属于礼品市场,而不是藏家市场,因此很容易受到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旦经营萧条,炒作数据便成为一种存活的手段。一些艺术家、画廊为了自抬身价、彰显实力,通过拍卖行自炒自买,支付拍卖行一定的佣金,就可以轻易获得取悦市场的惊人数据,这可以说是拍卖行业存在乱象的重要原因。

  “今年5月份,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一次假拍,其实就是一些文化公司以拍卖的名义来欺骗藏家。它告诉你能给你的藏品估一个很高的价格,可以替你拍卖。但这个藏品其实并不值那个价格,然后呢,就需要藏家支付一些前期的推广费用,收各种各样的服务费、展览费等等。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树英透露,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研究过很多在拍卖行为中受骗的受害者文件,发现它们所盖的公章,无一例外都不是拍卖公司的。它们往往是会展公司、投资公司、文化公司等等,不是拍卖企业,没有拍卖资质。她说:“这其中暗含着一个悖论,也就是说,当拍卖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越来越完善的时候,一些打歪脑筋的人就想,既然你管得那么严,那我就不成立拍卖公司了,然后空口无凭地说是拍卖公司,能如何如何运作。等到合同执行完毕时,它不是拍卖公司,受害者到法院打官司或者进行工商投诉,往往也缺乏拍卖相关的制约规定,很难用《拍卖法》等行业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