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晋察冀》 ,想看、爱看、看不够
栏目:来自基层
作者:袁玉璀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今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顶风踏雪到河北省阜平县看望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并深情地说:“党中央不会忘记老区人民。 ”阜平由此全面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扶贫开发攻坚战。时隔半年,以阜平为中心区域、以阜平人为主人公、以阜平的乡土文化为特色的长篇电视剧《我的故乡晋察冀》在央视播出,成为阜平全县大力弘扬和带头践行晋察冀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鼓舞全县人民投身扶贫攻坚热潮的重要力量源泉。该剧在全县引发强烈反响,基层群众普遍反映——

《我的故乡晋察冀》 ,想看、爱看、看不够

  6月5日至15日,电视剧《我的故乡晋察冀》在央视播出,阜平全县干部群众反响十分强烈。

  阜平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是晋察冀首府,是当时边区党政军机关驻地,是晋察冀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抗战时期,阜平一个不足9万人的山区小县,有2万余人参军参战,5000多人光荣牺牲,被称为“模范抗日根据地的模范县” 。尤其1948年毛主席率中共中央机关在城南庄居住工作46天,阜平由此成为中央机关移驻西柏坡之前全国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协商建国的重要指挥中心。可以说,阜平是晋察冀红色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在晋察冀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根基地位。

  像《我的故乡晋察冀》这样,以阜平为中心区域、以阜平人为主人公、以阜平的乡土文化为特色的长篇电视剧,尚属首次。在剧情细节上品味,这部电视剧融合了大量的阜平元素。“小阜平” 、“枣花” 、“六郎镇”这些人名、地名,“盘脚盘”的童谣,枣酒、腌肉这些特色吃食,处处洋溢着浓烈的阜平乡土特色。剧中,“马兰人誓死保卫报社” 、“老百姓宁吃树叶也不动军粮” 、“八路军三进三出常家渠”等很多经典感人的故事都是由晋察冀时期发生在阜平的真人真事艺术加工而成。整部剧作是对晋察冀革命历史的一次重新审视,是对阜平红色文化品牌的有力宣传。

  《我的故乡晋察冀》的播出在全县掀起了收视高潮,土生土长的阜平人在戏里找到了当年老辈儿人打鬼子的影子,唤起了小时候听故事的美好记忆,重温了阜平人“待人强”的善良品性和晋察冀众志成城的鱼水深情,这让大家想看、爱看、看不够,剧里的故事情节成为街头巷尾群众热议的话题,很多网民发帖子、写文章说看点、谈体会。一些经历过晋察冀烽火的老干部、老战士更是感触良深,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这样的好作品播放一遍看得不过瘾,希望能够在央视一套再次播出。

  电视剧的播出成了为全县扶贫攻坚的一次思想总动员。今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顶风踏雪到阜平看望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临走时总书记深情地说: “党中央不会忘记老区人民。 ”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阜平全面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扶贫开发攻坚战。为确保实现“五年稳定脱贫,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县亟须一种思想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头脑,亟须一种力量鼓舞攻坚克难的信心。作为晋察冀首府所在地,阜平是“担当大义、求实创新、不畏困难、敢于胜利”的晋察冀精神的主要形成地和承载地,阜平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深入开展“大力弘扬带头践行晋察冀精神”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地组织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把统领全县干部群众思想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电视剧《我的故乡晋察冀》是全县人民重温阜平光荣革命历史、党的群众路线、缅怀革命前辈的一部生动教材,电视剧的热播成为全县大力弘扬和带头践行晋察冀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鼓舞全县人民投身扶贫攻坚热潮,敢于担当,奉献牺牲的重要力量源泉。

  (作者为河北省阜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农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