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评
栏目:名家点评
  来源:中国艺术报

  名家:

    卜希旸  北京文史馆研究员

  龙开胜  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

    孟繁禧  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

    虞晓勇  北京书协理事、北师大书法系副教授

    作者:

    辛帅 姚延嬉 刘宝芹 马国芬

体会自然拙朴中的笔墨情趣

  虞晓勇点评马国芬篆书团扇条幅:

  马国芬的这件作品在形式上属于团扇条幅,字体主要取法西周金文。从单字处理以及章法安排上看,作者是花费了一定心思的,四个团扇合拼在一件作品中,也颇具有装饰意味。但一件书法作品之所以会打动人,其根源不仅在于形式,更主要在于其笔墨情趣,这种内涵就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因此,我们评价一件作品“很耐看”或是“有东西” ,即指其具有独特的笔墨情致。从意义上说,这件团扇条幅还有进一步改进与提升的空间。

  古文字书法以自然拙朴为根本,无论是笔画或是结体,都须有自然天成的“生长”之美。例如,我们欣赏《毛公鼎》或是《散氏盘》 ,便会被其中的雄浑、坦荡、奇谲等美感所感动。如果书者能够从这些方面去加以体会,相信一定会有更高的气格。

笔画错落变化楷书韵律生动

  龙开胜点评姚延嬉楷书条幅:

  姚延嬉此幅楷书作品,书写不成功。颜不颜,柳不柳,欧不欧,仿宋不像仿宋。楷书最大的标志是点画精严,结体准确。显然此幅作者书写时间不长,还处于最最基础阶段。

  不管是点画,结体都不到位,更不用说节奏了。所有的横画都一个动作,斜切入笔,顿收笔,就像根火柴棍。所有结构比例不协调,潞、城、巍、峨等都是三分比例,三点水,土字旁,山字旁,都得占三分之一比例,结果四分之一比例都不到,使得这些字显得萎缩、呆傻。上下结构的占二分之一比例的字,如苍、穹等,把上半部分缩小,底下放得过大,使得这些字头重脚轻,重心不稳。

  书写过程中要善于总结一些书写规律,笔画少的,要粗而小,笔画多的,要细而大。什么意思呢,就是笔画少的,把笔画写得粗,而所占体积要小,笔画多的要把笔画写得稍细,而所占的面积要大,这样大小错落、粗细变化,就写出了节奏,就有了动感,楷书也就不死板,变得生动了。

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卜希旸点评辛帅楷书对联:

  辛帅写的楷书对联很认真,对柳体字的刚健瘦硬的笔法基本把握住了,但稍显刻画雕琢,柳字有遒媚的一面,要特别注意。孙过庭《书谱》云:“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要想真正写出生动的、自然的、彼此呼应的点画,就要写写行草书,以解决点画内在的使转灵活的问题。“使转”是楷书的“情性” ,你的字所以生硬,是点画内的使转不熟练,起驻笔太机械所致。结构也散了一些,请注意柳字劲紧的特点。

重视楷书的节奏与动态

  孟繁禧点评刘宝芹楷书条幅:

  作者对颜鲁公楷书的研习有一定基础,对颜字的笔画及结字特点亦能有所体现,如“菊”字与“橘”字。下面提三点不足供作者参考。一、笔划中的节奏、起伏略显不足,特别是横划,自起笔到收笔,平拖而去,毫无生气。楷书的动态,来自于笔划的徐疾、轻重、开合、聚散,由于笔划的节奏变化,产生了视觉上的动感,才会使作品生机昂盎然,发出美妙的旋律。简言之,笔划自起至收,应表现出轻重徐急的变化;二、字距、行距过小,密不透风,章法上的动感亦没有表现出来。字与字之间大小无变化,没有起伏,即无有节奏,没有节奏,旋律焉存;三、款书与正文相比,略显拥挤,字又多,稍感不和。若再松弛一点,字稍稍再大一点,效果会显得好些。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征稿启事:本栏目现向读者、书法爱好者广泛征集点评书法作品,真、草、隶、篆、行,书体不限,内容要求健康向上,古典诗词联赋均可,作品尺寸在四尺以内,横幅、条幅、中堂、对联、斗方、扇面均可。作品一经刊登赠送样报,恕不退稿。作品背后请注明真实姓名、通讯地址、电话、邮编,信封注明“点评作品”字样,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作品清晰照片(jpg格式,大小3兆左右) 。欢迎踊跃投稿。

  作品请寄:北京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北京文联510室北京书法家协会“名家点评”收

  邮编: 100031

  联系电话: 010 - 66415600

  电子邮件信箱: zgsfxb@ 126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