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评
  来源:中国艺术报

    重视古代经典强化基本功

  龙开胜点评王晓东行书中堂:

  王晓东此幅行书,初观有咄咄气势,霹雳豪情,颇能表现作者内心的激越情怀。但细观,诸多毛病显现。一是行笔太慌张,不从容,以致有些字交待不清,如第一个字应是“潇” ,现在看不知是“满”还是“潇” ;第三行的“衔”字,不知是“衔”字还是“衝”字;第四行倒数第四个“载”字,不知是“感”字,是“戴”字,还是“载”字。二是临帖不够,太自由,古代经典的东西太少。看不出出自哪门哪家。三是用笔僵硬,使转不灵便,一些笔画都是死折,不自然。四是章法布局不够严密、紧凑,气散,神松。还须进一步加强基本功的锤炼。

  创作中的形与神

  孟繁禧点评宋德轩楷书中堂:

  此幅作品北碑痕迹明显,有较强的创作意识,对于作品轻重缓急,浓淡虚实间的变化把控得体,款出众很空灵,有一定造诣。

  就此作品我想说一说关于“形似”与“神似”的问题。多年来,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始终是每一位书法人热议的话题,题目很大在此不必展开。我主张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沉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学, “形似”是相对的,不似是绝对的,万不可用追求“神似”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不足,来原谅自己的不求甚解。打井,在未出水时只是一个洞,出水了,才变成井,量的积累到位,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创新,从古人的程式中脱颖出来,超越大师、超越前贤,是我们每个书法人的愿望,但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端正学习态度,耐住寂寞,才能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是否已经创新,是否已经超越,自有后人评说。

  从经典汉碑中汲取营养

  杨广馨点评宋景唐隶书条幅:

  此幅隶书条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一首七言诗,就此作品书写而言,从整体看上去,作者临习过汉《曹全碑》 ,有些字和偏旁部首颇似取自原碑字形,从整体上审视此作品,感觉还比较舒服,正文书写与落款的处理从视觉上看比较完美,看来作者把控创作能力较强,有一些创作体会和经验。

  提三点建议:一是从通篇整体看缺少古意,对汉碑接触比较少,虽然有一些临写汉碑的痕迹,但从临写的角度来看还不是很到位,从结构到点画与原碑还有一定距离,如“墨”字等,写得不够开张和饱满,缺少流畅飘逸、娟秀劲挺等特点,书写时感觉有些拘谨,线条质量有些软弱,力度不够;二是不能繁简字混用,如“梦”字写成简化字了;三是不能写错字,如“荏”字,应是草字头,误写成竹字头,作者试图追求荏苒二字草字头写法的变化,但要详查草字头的规范写法,否则会出笑话的。以上几点建议供作者参考。

快雪时晴25x25mm

雨里青山梦里人19x38mm

  入古愈深路愈宽

  李有来点评刘斌篆刻:

  刘斌的这两枚印,一为白文“快雪时晴” ,一为朱文“雨里青山梦里人” ,皆为闲章,内容得深秀之致,极有雅意。

  这两枚印从取法看,沿袭了明清流派印的余絮,上海的陈巨来、北京的顿立夫等一大批老篆刻家都曾沿这样的路子趟过一遭。印值得肯定的地方很多,比如,用刀还算得干净,线条刻得称得上含蓄,布局也够得上从容不迫。能够做到这些已经相当不易。品读他的印,无论是内容还是刻法,都能得出这样的判断,他的出发点还是要追求一个“雅”字。雅,从静中来,从印面可以探出消息,刘斌当属坐得下来、有点静气且富文心的人。

  但也应当看到,他的篆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值得好好说一说。

  一是取法问题。我在很多场合都曾谈到,作为入门,取法古人也好,今人也好,都关系不大,关键是要看取法对象的含金量如何,如果含金量很高,取法今人有何不可呢?难的是入门之后怎样深化,是继续学下去,还是沿着取法对象研究探索的路径向深处追讨?很多人选择了前者,所以就出现了一群徒儿像师父的现象,师父仿佛泥潭,众弟子深陷其中,越刻越迷茫,以至于越来越不会刻了。刘斌的印在取法上也靠近时人,这样的面目在展览会上比比皆是,令人有似曾相识之感。如果不及早加以调整,无疑也会陷入泥潭。

  二是注重审美能力的提高。作为一个印人,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来梳理历代印风,准确判断各个时期印章的成败得失,在不断研究、比较和实践中,确立自己的审美标准。这一环看似简单,有些人不懂得这样去做还情有可原,如果是不屑于做这样的功课,那就大错特错了。试想,没有对历代印风的清晰认识,何谈深入传统,又何谈关照当代?自然,也就没有依据可言。对于刘斌来说,眼下需要做这样的功课。他现在所追逐的这路印可以说已经被前辈演绎到了极致,可谓绚烂至极,出路在哪里?从事任何艺术门类的人都很清楚,当自己随大流和大面积的人一道去追求一种面目的时候,就意味着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自己极有可能淹没在相同的面孔里,哪有什么面目可言,也就很难显现出来。

  三是要力求入古出新。从刘斌的两方印看,在用刀上多多少少还有点小心翼翼,白文印的几处粘连有失生硬,有取巧之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无法作出准确判断,但从效果上看,都显得小气了些。怎么办?医治有道,深入传统,向古人学习!秦玺汉印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山愈险则景愈奇,篆刻亦是如此,入古愈深则路愈宽。以刘斌现在积累,如果能够潜下心来,深入到传统中去,相信他的认识和境界将会有很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