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文联>文联领导>李屹>活动

工业遗址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

时间:2020年09月2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王琼
0

工业遗址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

——2020中国舞协首钢园环境舞蹈展演印象

  牌楼、凉亭、长廊、石拱桥,无处不是舞台;高炉、钢管、铁架,因为舞蹈而变得富有生机。当舞蹈从剧场转移到工业园区,观众也不再需要观众席,一面“游园”,一面近距离欣赏甚至走进舞蹈中,在闲庭信步间感受自然、工业文明和艺术创造的奇妙融合。9月19日,由中国文联、首钢集团、中国舞协主办,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首钢园共同承办的“2020中国舞协首钢园环境舞蹈展演”在北京首钢园区内开幕。本次展演采取委约创作与邀请创作相结合的形式,共展出48个舞蹈作品,涵盖了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街舞、舞剧片段等多种形式。展演将持续至9月22日。

  展演开幕当天,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以及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首钢园环境舞蹈项目总顾问吉成章,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直属单位负责人等与观众们在首钢园的群明湖穿行,享移步换景之妙。董耀鹏宣布展演开幕。

  “就像是穿越进动漫里了一样!”在群明湖畔观赏傣族舞《碧》时,一位小观众发出这样的感叹,她觉得,舞者的装束、舞动的碧纱,让她想起了一些国漫中的角色,“有种闯进画卷中的感觉”。《碧》的创作者,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青年编导苏娅菲介绍,首钢园给她带来了不少灵感,让她的创作更具空间意识:“我想利用群明湖的水面讲述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这些柔软的绿色帷幔,营造出染坊的感觉,与看似冰冷的高炉、铁架形成极致的对比,给钢筋铁骨增加了温度,把一段爱情久久地留在了湖面的倒映中。 ”

  在当代艺术领域备受瞩目的陶身体剧场,带来现代舞作品《棍舞》。一个人、一根棍,背靠群明湖,在园区内烟囱和冷却塔的掩映下,展现出一段“用身体感知真实”的舞蹈探索,充满着隐喻的力量。谢欣舞蹈剧场则选择凉亭为场地,带来一段现代舞《未·知》,几位舞者身着不同的纯色T恤与黑色长裤,素净的穿着与简洁、有力的肢体动作相结合,给狭窄的凉亭增添了色彩与趣味,一些别具特色的设计如“脱袜”,展示了现代舞舞者“新的态度” 。

  北京现代舞团经典舞剧《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的节选片段,从天、地、神、人多个侧面入手,解读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轮回,展现了人与自然万物的融合。北方昆曲剧院带来的传统昆曲作品选段《牡丹亭·游园惊梦》 ,以观景楼为背景,完美地融入整个园林中。更有趣的是,这段演出之前,观众们经过观景楼,看见里面的昆曲演员正在化戏妆,于是,现代装束的观众与着戏服的演员隔着“小轩窗”互动,充分体现了环境舞蹈的魅力。

  罗斌认为,环境舞蹈围绕舞蹈与建筑、自然与城市空间等环境因素,挖掘人与环境之间的舞蹈联系,为观众开启了全新的艺术审美体验,开创了全新的当代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将舞蹈从剧场转移到工业园区进行表演,打破了舞蹈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拓宽了舞者的艺术视角,激发了舞者的创作潜能。正如罗斌所说,“现代舞对很多观众来说,是有距离、不好理解的,但当它变成‘环境舞蹈’ ,在园区、咖啡馆里演出时,那些不可理解的东西仿佛一下子就变清晰了,马上就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

  至于为什么选择首钢园作为创作和展出场地,罗斌说,首钢园的理念是“修旧如旧”,即保留和还原工业时代的外观,很契合我们对现代性的探索的诉求,“3年来,我们目睹首钢园从原始的、凌乱的工业遗址,变成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带有后现代文明色彩的大型园区,自然舞美的氛围不断变化,为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促使环境舞蹈创作同样千变万化,即使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背景下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创造出一种不可重复的美”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捷表示,环境舞蹈展演系列活动在首钢园连续举办了3年,从摸索前进到稳定发展,不仅为舞者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也为向大众普及舞蹈艺术创造了一个鲜活的平台,首钢园将持续提供满足文体行业协会需求的多功能、柔性化的办公空间和配套设施,为相关领域的专家、文化创意工作者及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更多灵感与创造诞生在首钢园。

(编辑:李想)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