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副刊>副刊品读

两次采访开国“战将”

时间:2020年07月31日 来源:中国副刊公众号 作者:罗元生
0

  那是1994年冬天一个周末的下午,雪后初晴的北京,寒风刺骨。一层薄薄的积雪覆盖着一片枯黄的草地,而草皮底下仍可见嫩绿的生机。这天下午,我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北京丰台的一个军队干休所,去采访一位“战将”。这位湖北籍的长者,是一位腿有些残疾的老红军,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他的名字叫杨虎臣。

  将军的女儿杨剑大姐笑着对我说:“我爸是湖北佬,命蛮大啊。九死一生,精神不倒,总不服输。”老人身体不是很好,一场重感冒刚过,今天是特意安排时间接受我的采访,才没有去医院。他的嗓音很大,一口地道的湖北荆州话,幸好有杨剑大姐在旁边做翻译。

  室外天寒地冻,室内却温暖如春。

  老人情绪很好,他半坐半躺在“特制”的一个老式红木沙发上,不紧不慢,舒展自如地把我带进了他的人生长河之中……

  “1938年10月,日军把兵力转移到敌后战场,对我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我当时在120师3支队3营当营长,支队长是贺炳炎、政委是余秋里。那个时期我们反‘扫荡’的战斗打得异常艰苦啊!39年6月,我们3支队在河北省蠡县的莲子口与日军展开了攻坚战,战斗打得很猛烈。3支队固守在莲子口村,誓死不让日军进来。而日军人数比我们多好几倍,还有轻型小炮,又占有好的地形。3支队只有3个营,最好的武器就是手提机枪。”

  老人喝了口水,休息了几分钟,接着说:“3营教职员余金龙关心我,说我的腿上次受了伤,今晚就让我留守,战士们也这么劝我。我怎么能留得下呢?我说,我的作战经验比你们丰富,由我率兵出击,打退鬼子进攻。话一说完,我就端起手提机枪,带领一个连冲了上去。我就想,死也要死在阵地上。后来,日军重火力武器击中了我,我的右膝盖骨以下被‘歪把子’机枪打碎,我忍痛打完最后一发子弹,就晕倒在血泊中。结果,我被蠡县群众收留。也就因此,腿残了。”

  讲完这次莲子口激战,老人久久不说话了。他沉默了。

  因为,那天晚上,整整一个夜晚,在他的率领下,全连官兵以全连牺牲半数以上的代价,击退了日军20多次进攻,守住了阵地,硬是没有让日军进村。

 

图为杨虎臣将军

  此刻,我觉得我面前的既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他的眉宇间展示出豁达,他的眼神里充满自信,我在用心聆听他的回忆——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共和国的诞生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他是真正的英雄。

  杨剑大姐说,她丈夫的父亲,也是一位老战士。在她的引见下,我又走进了另一位“战将”王尚荣。

  采访前,我了解到王尚荣将军的一些基本情况。王尚荣,湖北石首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9师25团青年干事,红三军司令员参谋、侦察科科长,龙山独立团参谋长,第5师15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红32军第96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团长,独立第1旅副旅长兼晋绥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边区绥德警备区副司令员,独立第1旅旅长,第2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王尚荣任第1野战军1军副军长兼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代部长、部长、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当时,由于王尚荣将军身体一直不好,加之,他的夫人黄克眼疾严重,几次约好的采访均未能成。直到1997年,在王尚荣将军的长子王允刚及将军的秘书李锦山的协调下,我的采访才得以如愿。

 

 

图为王尚荣将军

  这年冬天,一个雪花飞舞的下午,我走进了解放军总医院的高干病房,见到了这位被病魔折磨得非常瘦弱的老人——开国中将王尚荣。

  老人用一双颤抖的手,摸了摸我,示意我坐下。

  此刻,我的心里一阵颤动:这就是曾经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出生入死的将军!这就是当年令日本侵略军胆战心惊、被诗人何其芳颂扬的八路军“漂亮团长”。将军的长子对我说:“战争在他身上留下的创伤实在是深远的。”

  坐在老人身旁的黄克阿姨说:“王尚荣与其他许多将军不同之处,就是在建国以后也没有离开过研究战争、指挥战争,他经历了建国初期的所有战斗,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一个‘老参谋’。如果讲他的一生,他就是个老兵,算个‘战将’吧!”

  后来,我采访了王尚荣将军的老部队以及身边的一些人。我的第一部长篇传记文学《百战将星王尚荣》于1999年1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三十岁之前的我,在那个青春勃发的岁月,两次采访共和国的“战将”,这让我终生难忘。而这两次采访,也影响了我对军旅生涯的思考。我觉得,“战将”们的非凡经历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观,更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他们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他们的成长之路,不是在院校,不是在机关,而是在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战场。他们又是心灵纯净之人。他们内心拥有的只是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他们的经历,既是他们自己生命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辉煌篇章。可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部历史。

  我无法知道我们的后辈将如何评价这样一个优秀的群体。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同,但战争的阴影依然存在,苦难和死亡仍是人类无法破解的课题。“战将”们在战胜死亡和苦难中战胜了自己,走向了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我深信,只要人类还面临着苦难和死亡,他们的传奇就不会过时。

  罗元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解放军总医院助理员、副处长、政治协理员、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主要作品有《开国将帅的临终时刻》《长征中的名战名将》《吃出战斗力》《共和国首任总参谋长徐向前战传》《王震与陶峙岳》《三位特殊的开国上将》《百战将星周希汉》《百战将星王尚荣》《健康丝绸之路——中国国际卫生合作纪实》等。作品多次在军内外获奖。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