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微电影遇上3D,会发生什么?
http://www.cflac.org.cn     2011-10-26     作者:高艳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当微电影遇上3D,会发生什么?10月20日,红色中国——全国首届3D微电影展播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该活动第一次提出了“3D微电影”的概念,一大批作品也将于这次活动中诞生,并将通过多种播放途径和观众见面。这是一种新的艺术作品样式,也会带给观众新的观看体验:戴上3D眼镜后,看的不一定都是大片。

    普通人也能拍3D

    红色中国——全国首届3D微电影展播活动由中国现代史学会红色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政府主办,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扶持的新型文化项目。中共六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何颖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更多的朋友了解红色老区六安的风采,感受老区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成就和老区人民的精神风貌。

    据了解,本次展播活动面向全国征集报名参赛者,要求所拍作品是15分钟之内的3D微电影,时间长度在15分钟以内,均要以“红色中国”为主题,参赛者在这一主题下可任意发挥。本次展播活动预计明年5月结束,届时将评出50部左右获奖作品。随后,这些作品将通过全国各大3D电视卖场、3D影院和3D电视展播,观众戴上3D眼镜即能在多个场合欣赏到这些作品。

    该活动的协办方之一——中国3D影像技术沙龙的主任王东升告诉记者,本次活动分专业组和业余组,参赛者既包括国内外从事3D拍摄的专业团队——用专业、先进的3D拍摄器材拍作品,也包括广大的普通3D爱好者——用两台家用DV拍3D。普通爱好者也能拍3D?面对记者的疑问,王东升说:“其实这个行业真正的高手在民间。各行各业都有玩3D的高手,我认识的有干新闻媒体的、机关单位的,甚至还有空姐都玩3D。”

    新型影像为旅游服务

    本次展播活动的举行,除了将革命老区六安和一种叫3D的新技术结合,也会通过这种新型的影像形式让六安进入全国观众的视线,提升形象,提高知名度。“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很多游客已经不满足于一般的观光游,如今旅游已经是一种时尚,旅游需求量也很大。3D技术如果和旅游结合得好,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是老百姓文化生活的一个新的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中国现代史学会红色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邹俊看来,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是为主流文化服务的,所以本次活动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先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地区,都可以通过3D短片的形式进行展示,来更好地推动对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的宣传。

    未来看3D不需要戴眼镜

    一部《阿凡达》,推动了3D在中国的快速普及和发展。在本次活动上,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副教授林韬又带来了一个新的信息:“现在已经有新技术被开发出来,看3D不需要戴眼镜了。当这种技术普及后,观影将更加方便,而且3D电影有可能因此成为和传统电影并列的新媒体。”

    对于3D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林韬介绍:“首先是硬件技术上的两个方向,一个是观影更便捷,一个是画面质量更高;其次是容易被忽略的创作技术,拍话剧和拍电影在演员表演的调度、节奏上是不一样的,同理,拍3D电影和传统电影在调度上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拍3D电影不能快速地切镜头,因为观众的眼睛会受不了。”因此他建议,3D电影的创作者,要把3D技术本身的优点加以发扬,“把3D运用到极致,3D电影就可以完全从传统媒体中一枝独秀出来。”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