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晶明:有益的启示
http://www.cflac.org.cn     2011-10-21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者按:10月13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在京联合召开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相关领导,多位文艺家、评论家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媒体有关文艺评论工作负责人出席座谈会。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努力开创文艺评论的新风》重要讲话(讲话全文详见本报2011年10月14日第一版)。与会者充分肯定了《中国艺术报》近期文艺评论取得的成绩,围绕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展开了热烈的研讨。现将座谈会发言摘登刊发,以推动文艺评论工作的健康发展。

    非常高兴来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同时也对《中国艺术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中国艺术报》2011年以来在版面上,尤其在内容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改进。中央领导的批示,对《中国艺术报》给予高度肯定,更加让我们认识到办好专业的文学艺术类报纸的责任,应该在文学艺术界发挥引导方向、活跃气氛、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作用。在这方面,《中国艺术报》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和启示。

    我个人认为《中国艺术报》在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办报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增加了大量的言论板块,一是精短,二是犀利。这些文章大都言之有物,直指要害。

    第二,在话题方面明显比以前更丰富,特别是增加了大量的整版长篇文章,而且很耐读,这是让人觉得可喜的。

    第三,近期以来版面大气,从一版到最后一版,版式、排版的感觉有讲究,比如说一版每期都有图片,在这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

    《中国艺术报》的改进和成绩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益启示。

    第一,文艺批评的尖锐和犀利的感觉,直言不讳的姿态,还有直指其名的批评风格,确实很难实现。《中国艺术报》的一系列的文章说明,批评的生态复杂并不是我们不去努力的托词,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突破,这才是正确的途径。

    第二,提出尖锐的批评有时候感觉是一种冒险,《中国艺术报》从2011年开始已经坚持了10个月,确实不容易。现在网络上、报纸上登的文章中猛烈的、激烈的甚至偏激的东西并不少,但是作为一个报纸来说,如何既要体现出批评的尖锐性,又要能够把握正确的导向,旗帜鲜明,导向正确,这是非常难得的。

    当前的文艺界色彩纷繁,众声喧哗,我们需要有胆有识的批评,关键是你从什么样的态度出发,犀利尖锐是一方面,重要的是能够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本着对中国当代艺术负责任的态度来写,这样的文章应该成为文艺批评始终坚持的导向。

    第三,《中国艺术报》增加了短小精悍的、犀利的言论,但是长篇的、宏阔的论文同样也有,并不是说每一期版面都是大篇文章,那些文章取自演讲,取自讲座,可能取自个人其他的创作,并不是呆板的、长篇大论的讨论,而是比较鲜活生动的,这些确实是非常好的。

    如何寻找突破口,掌握舆论阵地,使我们的报纸成为大家关注文艺,探讨文艺规律,对当前热点问题、文艺思潮展开讨论的平台,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艺术报》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经验,我们接下来也要认真学习借鉴,同时希望我们之间有更多的交流。

    (阎晶明为《文艺报》总编辑)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