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不应“与照相机争功”
http://www.cflac.org.cn     2011-10-19     作者:孟祥宁     来源:中国艺术报

    10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美协、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外学者高峰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共邀请了中外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中外专家学者在两天时间里围绕现实主义精神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意义、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活动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中国美术国际传播的途径与趋势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大家表示——

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不应“与照相机争功”

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外学者高峰论坛现场 孟祥宁 摄

    作为由江苏省发起创办的全国性美术活动,中国百家金陵画展7年来始终坚持弘扬现实主义艺术精神,追求真善美统一的审美理想,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开放办展,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画家展示艺术成就的重要舞台和中国当代美术的重要品牌。

    什么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意义到底如何?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真正代表现实主义的作品?这些是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外学者高峰论坛上专家学者关注度最高的话题。

    有专家认为,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以弘扬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为旗帜是一种有针对性的举措。展览将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具体阐释为“贴近时代,感悟生活,关注民生,关爱自然,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理想,满足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这样的概括将“精神”与“手法”相区别,避免“只有写实”的误解,艺术语言有多样空间,写实、写意、象征等等,都可为我所用;同时突破以往只限于人物画,特意加上“关爱自然”,将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山水画、花鸟画纳入其中。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理论创新。事实证明,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已成为当代中国一个重要美术品牌。

    艺术本是“寂寞之道”

    现实主义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中一直有着持久深刻的影响,其内涵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广州大学教授于传迪认为,在多元价值观碰撞的今天,人们对现实主义的认识上升为一种从古至今反映现实的艺术作品共同具备的原则和因素。

    近年来,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推出了很多弘扬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作品。可以说,通过现实主义精神,艺术家和人民大众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艺术作品和时代精神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写实油画在多元的格局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认为,中国艺术家们正在乐此不疲地研究西方油画的各种表现技巧以及它们传达的文化观念,而且还在探讨如何在写实油画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神与技巧,使中国写实油画艺术散发出更灿烂的光彩。法国巴黎大学艺术学教授贝特朗·巴龙认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艺术涉及肖像、群众、风景等方面,体现了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实主义画作反映了画家们对中国当代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思考。

    但与会专家也就当前现实主义作品创作的不足给出了中肯的意见。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认为,文化缺位是当代青年画家较普遍的状态,其反应就是技术化倾向加重,精神性淡漠,“与照相机争功”的现象在各大展览上比比皆是。相反,学养深厚,笔墨功力精湛,意蕴深刻悠远之作减少。一些急于事功的年轻画家的作品幅面巨大且越来越大,制作繁密工细。但这些缺乏意趣的工细制作却呈现“工匠”化的趋势,中国画特有的审美价值判断标准在淡化和消解,这是个大问题。对此,孙克表示,作画从来都是“寂寞之道”,只有关注人生、贴近生活、潜心作画、精益求精,才能出精品出人才,千万不能被市场洪流席卷。孙克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认为,评判一件现实主义作品是否优秀,不能简单从社会功利和大众是否看懂来界定,否则是不利于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深化和随时代发展的。苏东坡曾经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欧阳修也说过,“忘形得意知者寡。”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丁涛表示,一些画家花鸟画千篇一律,山水画幅幅相仿,描绘人物形象则已成定型。现实主义作品拒绝公式化、概念化、重复大同小异的图式,优秀现实主义画家应该扎根生活、提炼生活,饱含人文情怀、充满现实主义精神。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左庄伟认为,现实主义画家不仅应具备精湛的造型技巧和高超的绘画功力,而且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透过形似去挖掘和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真实。

    “百家金陵”已经成为全国性文化品牌,但在国际艺术舞台拥有一席之地还将是任重道远的目标。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副院长聂危谷认为,今日“百家金陵”所倡导的现实主义绘画,在保持再现性基调的同时,应当进一步鼓励形式风格的大胆探索和自由创造。写意是中国艺术的宝贵精神遗产,现实主义的中国画与中国油画,追求写实与写意的圆融境界,有利于打造中国艺术的民族气派。

    中国美术应实施跨文化传播战略

    一个国家的美术形象是国家形象建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国家软实力提升和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与会专家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中国美术作为构成中华文化内容的重要层面,亟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传播中国美术精髓,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院教授薛永年认为,中国美术的对外推广,本质是中国文化的域外传播,不仅可以使世界更形象更自觉地了解中国,更有助于向全球提供建设和谐世界的精神资源。中国美术的海外传播,在美术品种上,应该优先考虑最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书画,同时给予中国风格的油画和版画等引进品种以应有的地位,也应该有体现中国的文化观念、写意精神为里,以西方主流艺术形式如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为表的创作。

    “实施中国美术的跨文化传播战略,对增强国家的文化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十分突出的意义。”复旦大学教授孟建认为,我们要在增强国家软实力、建构良好国家形象基础上尽快制定并实施中国美术的跨文化传播战略,在跨文化传播的视域中重新考察中国美术整体形象的建构与传播问题,探究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国美术传播的当代意义,建立中国美术的世界审美体系,同时要从跨文化传播主体、路径、效果以及具体的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等方面实现中国美术走向世界的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传播”。

    要提升中国美术的国际交流与传播水平,江苏省文联创研部副主任付少武认为,关键一点要培养富有中国美术理念、国际文化视野、符合新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传播管理人才,努力构建海外营销网络。在他看来,培养既懂中国美术又熟谙国际市场营销理念和运行规则的复合型人才,是传播当代美术、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积极培养既精于策划又善于经营管理,既掌握美术专业知识又富有全局观念和前瞻意识的创新型人才和研发团队显得格外迫在眉睫。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