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术批评的三个暗疾
http://www.cflac.org.cn     2011-10-14     作者:于美成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艺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文艺批评的推进和引导。美术批评同样担当着推进美术创作发展的职责,并肩负着培养、发现新人新作、引领创作风潮、帮助鉴赏等诸多使命。同时,美术批评本身的文化追求、知识蕴藉和思想力,也使它成为美术生态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当下,美术批评却存在不少引人深思的隐患与暗疾。

    当下美术创作呈现的是多元的无名状态。与美术批评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对比,一个不可忽视的情况是,在这如同万花筒景象的画坛走势面前,批评家各说东西、南辕北辙,美术批评显得乏力,陷入本质的迷失。问题大致有如下一些方面:

    首先,批评标准的不确定性,导致批评的失语。彼一时,此一时,几年前还被批评指责的作品几年后可能就堂而皇之地进入艺术的殿堂。艺术现象的纷繁万状带来了批评标准的不确定,令评论家难辨是非,谁能说得清何谓“鲜花”,什么是“牛粪”?

    其次,艺术品价值错位,评论家置于尴尬处境。时下的艺术市场,当代艺术是宠儿,如描绘龇牙傻笑、绿狗、大光头等戏谑、揶揄、恐怖之类题材内容的画作,前几年在拍卖行拍出天价。去年虽然泡沫破裂,走过低迷期,但今年在拍卖行又频频拍出高价。有的职业画家暴富起来,成为艺术新贵,又是盖别墅,又是捐款、办慈善业,新媒体颂词满堂飞,这些画家大是风光。而一些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艺术家被排挤到被人遗忘的角落,画价偏低。这种现象令人百思不解,美术评论界缺少有责任的批评家对此做出中肯的批评或比较使人信服的解读。

    最后,在美术界存在评论家“卖文”现象,画家掏钱“买评论”。文章当然大多是溢美之词,“大力飚捧”,虽然有时写上点“加强”、“希望”方面的字句,也往往被画家删掉拿去发表。评论家得到“买菜”钱,也就不再顾及这些了,任其处理罢了。还出现批评圈子化、仪式化的研讨会,如此的研讨会学术水平大打折扣,评论无形中变成了一种仪式。评论家身置仪式之中,也实在无可奈何。

    凡此种种,让人感到批评被置于困境之中,存在着隐患与暗疾。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