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飘香共叙中华情 艺坛雅集同赏中秋月
http://www.cflac.org.cn     2011-09-23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覃志刚、刘可清、段成桂等为2011“中华情·中秋月”美术书法作品展开幕式剪彩

翰墨飘香共叙中华情 艺坛雅集同赏中秋月

2011“中华情·中秋月”展演活动在厦门成功举办

    9月12日,2011“中华情·中秋月”展演活动在厦门成功举办,活动包括2011“中华情·中秋月”美术书法作品展、两岸四地书画家笔会、“中华情——2011中秋雅集”等内容。来自我国大陆及台港澳地区的书画名家和表演艺术家欢聚一堂,以精美的书画作品和优雅的舞台表演,共度中秋佳节。

    2011“中华情·中秋月”美术书法作品展于9月12日下午在厦门美术馆开幕。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覃志刚,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可清致辞。刘可清说,“中华情”作为中国文联的文化品牌,与厦门携手举办美术书法作品展,名家名作荟萃,是一次难得的精神盛宴和艺术大餐,也是送给市民最好的中秋礼物。它对促进两岸四地高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强化全球华侨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凝聚中华民族之心,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罗成琰,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李培隽、徐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郭希敏参加活动。徐里主持展览开幕式。

    此次展览汇集了大陆、台港澳书画名家的400件精品力作,参展书画家包括大陆名家覃志刚、冯远、刘大为、张海、吴长江、赵长青、刘健、王明明、潘公凯、杨力舟、吴悦石、杜滋龄、刘艺、李铎、张飚、钟明善、谢云、段成桂等,台湾名家欧豪年、李奇茂、胡念祖、冯仪、卢锡炯、张克齐、沈以正等,来自香港、澳门的名家王无邪、司徒乃钟、黎明、王秋童、何百里、连家生等。

    作为2011“中华情·中秋月”展演活动的另一重要内容,“中华情——2011中秋雅集”于12日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酒店精彩上演,中秋雅集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孙小梅和著名相声演员戴志诚担纲主持,海峡两岸知名艺术家、演员同台表演歌舞、曲艺、朗诵等节目。

    中秋雅集以古典曼妙的汉唐宫廷舞蹈《桃夭》开场,丁晓红对月放歌、倾情独唱《但愿人长久》,一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道出了齐峰思念故乡的心声,杨在葆、张金玲满怀深情地朗诵《鹭岛情思》,王伯昭、丁晓红、卢奇共同演绎配乐诗朗诵《领袖与书法》,金云表演的魔术《五彩缤纷》,董蕾蕾的《海峡之梦》唱出了海峡两岸艺术家共盼团圆的美好心愿,台湾叶树涵铜管五重奏团带来了拿手好戏《号兵的假日》《奇妙的恩典》,苟婵婵舞出绝美的《明月海棠》,高保利带来高亢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焦建东、石磊的手影表演《梦幻生活》引人入胜,姜昆、李增瑞即兴表演的相声让观众捧腹大笑,徐沛东演唱的《亚洲雄风》使全场热血沸腾,郁钧剑的两首老歌《小白杨》《说句心里话》唤起观众的怀旧情结,殷秀梅更是唱出了清甜的《一杯美酒》。2011“中华情·中秋月”美术书法作品展参展书画家还在《盛典》旋律中上台展示书画,晚会在喜庆祥和的女子群舞《红灯笼》中圆满结束。

    “中华情”系列活动是中国文联的品牌文艺项目,自2003年相继开展过中华情歌曲征集演唱会、海峡两岸青年歌手大赛、中华情书画精品展等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此次展演旨在以书画展示和文艺联欢的形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人民的沟通与了解,凝聚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爱国情结和民族意识。

    2011“中华情·中秋月”展演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承办,厦门市文联、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厦门广电集团协办。

(中国文联网记者 李雪钦)

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共建共有精神家园

覃志刚(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我们欢聚在美丽的海滨名城厦门,举行2011“中华情·中秋月”展演活动。我谨代表中国文联,向应邀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致力于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交流和弘扬的各位艺术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华情,中秋月,寄托了海峡两岸人民企盼和平、团圆的美好心声。在中秋佳节这样一个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刻,我们举办“中华情·中秋月”主题作品展览,得到了两岸四地书画家的热情参与和积极响应。这些书画作品,无论是书写传统诗词歌赋的中国书法,还是描绘祖国名山大川、民族风情的美术作品,都是以中国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反映了作者独到的文化视角、时代特色、人文关怀和审美取向,表达了“爱国爱家爱故土”的赤子之心和“亲情友情骨肉情”的炽热情怀。可以说这个展览是两岸四地书画艺术家倾情奉献的一场书画艺术的视觉盛宴。

    海峡两岸文化基于共同的中华文化母体,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艺术交流,不仅符合海峡两岸自身的文化需求,也符合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相信通过这次展览,能够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文化沟通、交流和传承,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共图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之伟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华情”系列活动是中国文联的品牌性文艺项目,自2003年开展以来,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为2011“中华情·中秋月”展演活动的另一部分,“中华情——2011中秋雅集”正逢中秋之夜这样一个万家团聚的美好时刻,具有特殊的意义。中秋雅集特邀了海峡两岸的艺术家共同参与,一些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和书画家以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形式,营造欢乐、详和、喜庆的氛围,展现中华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表达两岸同胞爱国、爱家,企盼和平、团圆的共同心声。希望这次展演活动,能够搭建一个海峡两岸沟通交流,共叙亲情、友情,共话两岸和平发展的文化艺术平台,进一步增进彼此的沟通与了解。

    2011“中华情·中秋月”展演活动得到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和厦门市思明区委、区人民政府、厦门市文联的大力支持和鼎力配合,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两岸四地艺术家联袂呈现书画盛宴

    400精品聚展览

    “来自两岸四地的艺术家们为厦门市民免费献上了一场书画艺术的盛宴。”一位正在厦门美术馆一楼主展厅参观2011“中华情·中秋月”美术书法作品展的蔡姓中年男子边对记者说,边用数码相机拍下一幅幅“觉得好”的作品。

    在覃志刚的《不辨泉琴柳雨声》里听到山泉流响,从冯远《世纪智者》中领略思想的力量,看刘大为、冯远、李乃宙、杜滋龄共描的丈二大画《西双版纳晨曦》;欧豪年的《沙鸥》清而远,李启茂笔下的《达摩》让观众畏敬交加,还有胡念祖《出峡图》上一抹抹飘着的红令人惦记又神迷;在王无邪的《壮怀之三》中看墨与色的诡谲与莫测;连家生在书法作品中真诚“寄友情”……9月12日至19日,大陆、台港澳书画名家的400件精品力作在2011“中华情·中秋月”美术书法作品展中精彩汇聚。

    作为此次展览的主要组织者,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徐里坦言“这段时间没休息好”,他用一副“辛苦也值得”的神情自豪地告诉记者,展出的400件作品是从大陆及台港澳征集而来的4000多件“中华情”入选作品中精心遴选出来的,并特邀台港澳美术书法名家的60件作品参展,可谓精益求精,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除了书画名家的大作外,展览中还有“非本职”的其他门类的艺术家,以及主持人的作品。既有李前宽、徐沛东、姜昆、郁钧剑、杨在葆、张金玲、卢奇的作品,又有赵忠祥画的骆驼、朱军画的公鸡、孙小梅画的《荷香》等。对此,覃志刚在观看展览时告诉记者,这些文艺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他们参与书画艺术,不仅对本职艺术有帮助,而且有利于推动中国书画事业的发展。

    笔会“写”中秋

    如果说2011“中华情·中秋月”美术书法作品展是两岸四地书画家之间的一种已然凝固的成果交汇,那么12日下午展览开幕式后那为时近3个小时的书画交流笔会,则向众人上映了一幕幕热烈纷呈的互动场面。来自两岸四地的30余位知名书画家、文艺界知名人士在现场挥毫泼墨、写字作画。他们以笔会友,切磋技艺,在中秋佳节用淋漓瀚墨共叙中华团圆情。“我们把两岸四地相互仰慕、相互敬重的艺术家叫到了一起,就是想实现大家的交流愿望。”徐里说。

    笔会现场,覃志刚、徐沛东、姜昆饶有兴致地提笔创作,各擅其胜。不一会儿,一幅幅别具一格、力透纸背的书法作品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尽显功力。

    冯仪、刘平衡、沈以正、罗芳、卢锡炯等来自台湾的10位画家简直可以获得笔会的“最佳团队奖”!他们商量好了:要集体创作一幅大画,融中华千里盛景于丈二宣纸之上。台湾美术学会理事长刘平衡告诉记者,虽然10位画家的画风各不相同,画物也各自独立,但相互间配合得很有默契,而且效率很高。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其实是有技巧的:先将松、石等自然景观绘于纸面上,然后布置场景,最后将每个人的画作相互关联,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他们最终完成的精美大画,长3.6米,宽1.4米,有山、有松、有月,取名“大好河山中秋情”,抒发了两岸团圆的心声。

    香港的书画家在笔会上也各展丹青妙手。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博物馆专家顾问熊海是厦门鼓浪屿人,这次借“中华情·中秋月”展演活动回到家乡,他十分感慨。万千话语,凝于纸上,他和香港著名画家黄孝逵用传统水墨画的形式展现了鼓浪屿的美景。说起香港艺术馆名誉顾问黎明,“中华情·中秋月”展演活动的志愿者小陈则用“很亲切、很可爱”来形容——因为,完成《中华情·苍松双鹤图》后,这位老人坚持要找到帮他铺纸取墨的小陈一起合影,那着急劲儿可爱又可敬。

    而要提及特别引人注目的人,那非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孙小梅莫属。此次她不仅有作品参展,还在笔会上提着大号狼毫笔和她的老师——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一起作画,引得许多好奇的粉丝前去观看、拍照。对此,孙小梅谦虚地笑称自己只是个“小助理”。“学画挺久了,对这件事有感觉,所以想好好地学下去。”她说,同根同源的文化氛围把两岸四地的艺术家凝聚在一起,虽然大家都来自四面八方,但是“没有离家的感觉”。马书林则向记者解说了合作之画:他们描绘的是月夜之下荷叶田田、荷花娇娆的画卷,想表达“圆月日、花茂时”的美好意境。该画作最后由覃志刚题诗。

    格外用心的,还有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办公室主任吴震启。为了“中华情·中秋月”展演活动,他有感而发,即兴创作了五首诗。其中有两首如此写道:

    谁人此际不抬头?宇殿嫦娥掷彩球。两岸涛声催好梦,一轮皓月又中秋。

    鹭岛逢秋遍地花,经年岸上涌云霞。今朝海水皆凝墨,书画寻源是一家。

    “艺术家们同聚一堂,虽然各地有自己的特色,风格有异,但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笔会过后,覃志刚告诉记者:“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你看现场的气氛是那么热烈,我觉得达到了让两岸四地的艺术家相互交流的目的!”

    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可清则表示:希望两岸四地今后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在厦门交流展示,有更多的艺术家来厦门创作,进一步丰富厦门市民的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厦门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中国文联网记者 李雪钦)

    【两岸四地艺术家感言】

    李前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月圆心圆人团圆,新老朋友来相会,来共度中秋,多开心啊!

    申万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炎黄子孙的身上流着中华几千年文明的血液,两岸四地在书画艺术上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此次展演能加深情感、促进交流、增进和气。

    徐沛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我希望“中华情·中秋月”活动能对处于电脑时代的青少年有所影响,让他们产生对书画的热情,老祖宗的精华可不能丢!

    姜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秘书长):中秋这一天,艺术家们相聚一起,过中国传统的节日,鉴赏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这是美的享受。

    吴震启(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办公室主任):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厦门,此次两岸四地的交流活动选在中秋别有一番情怀,我深受感动,这个日子值得我用一生去回忆。希望每年都办下去。

    冯仪(台湾画院院长):笔墨当随时代,如今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频繁了。两岸四地的艺术家联合起来也是一种和谐的景象。

    陈九熹(台湾画院专任画家):台湾和厦门这么近,亲戚之间就得多走动。月到中秋分外明,这个活动办得有情有意,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黎明(香港艺术馆名誉顾问):这次展演活动很好,能在一起交流是好事,我们应该这么做,多联系才好,希望今后继续办这种有意义的活动。

    连家生(澳门书法家协会主席):我第一次过这样的中秋节,觉得很特别、很有意义。

    【参演艺术家感言】

    丁晓红(总政青年歌唱演员):这个中秋雅集很特别,大家一起相聚联欢,再加上观众的互动,感觉很温暖。

    张金玲(影视演员):这是个难忘的中秋,能和这么多艺术家一起过,我很激动!

    卢奇(影视演员):文化需要交流,这个中秋雅集很有新意,让大家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学到很多东西。

    金云(空政歌舞团魔术演员):如果下次中国文联有类似的活动,我还会积极、高兴、热情地参加。

    董蕾蕾(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这次来厦门很开心,这个活动很与众不同!唱《海峡之梦》是想表达海峡两岸期盼团聚的愿望。

    叶树涵(台湾小号演奏家):我爸爸就是从厦门大学毕业的!我为这次演出练习了很长时间,在曲目上做了认真考虑,看到大陆观众能喜欢,我很开心。

    苟婵婵(中央民族歌舞团演员):中国文联是一个很棒的组织,每次参加活动我都有很大的进步,可以说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每次参加都能接触到很多优秀的前辈,这让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保利(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厦门是我目前最喜欢的城市,以往我大都给基层老百姓演出,这次活动的规格很高,希望原生态的民歌能与现代化城市融合起来。

    焦建东(中国杂技团演员):这次演出既是中国文联与厦门的交流,也是两岸四地艺术家的交流,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意义很深远。

    李增瑞(相声演员):靠文化艺术来沟通友谊,更让人容易接受。

    姜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秘书长):两岸四地的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像家人一样欢欢乐乐地把节日过好,这是在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团结,真是一幅千里共婵娟的景象。

    徐沛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今天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艺术家们在一起轻松愉悦地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共度佳节,这本身就能起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作用。

    郁钧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我唱两首老歌是想增进节日的亲切气氛,实现大联欢,加强与台下观众的互动。

    殷秀梅(全国人大代表、女高音歌唱家):台下有很多台港澳的艺术家,希望我的演出能让他们多了解大陆,增进彼此的交流。

    (以演出出场顺序排列)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