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在做局,学术无地位?
http://www.cflac.org.cn     2011-09-07     作者:何蒨     来源:中国艺术报

    面对现今的艺术市场,有着发展和运作的合理性,既消化了部分“热钱”,又顺应宏观经济的大趋势。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学术的“失语”和边缘化状态对市场的稳定性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目前中国艺术市场的运作特征较为明显,无论是在拍卖界还是艺术基金领域,资本的力量都要远远强于艺术史与艺术批评的力量。在由北京大学举办的“学术与市场”座谈会上,专家解读——

资本在做局,学术无地位?

    事件一

    前段时间,齐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4.255亿元天价,成为今年中国艺术市场的焦点之一。

    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龚继遂:当今艺术市场的火热,是在当前资金流动性严重过剩的形势下,受到媒体宣传影响,不断酝酿而成的。艺术作品屡破亿元天价,与其说是艺术品价值的正常回归,不如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宏观经济现象。拍下吴冠中、齐白石的书画如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购买行为,它背后有着品牌示范效应的需求与巨大的经济效应。

    天价的支撑因素来自对品牌示范、经济效应附加价值的追求,这势必导致学术标准无立足之地。了解艺术史的学者与艺术评论家都明白,毕加索与齐白石作品的关联,更多来自张大千访问毕加索时,后者对齐白石的一句敬佩之言,这并不能成为学术判断依据。媒体宣传与市场效应显然烘托了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逸闻效果,却忽略了真正可以奠定大师价值基础的学术工作,即著录的查找。而对学术著录的忽视,是整个艺术市场机制不完善、不成熟的结果,反映了中国当下社会急功近利的现状,这种对学术研究的忽视,对合理学术价值判断的缺乏,也必然在将来对投资者产生风险。学术应该不懈地坚持其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应该回避和逃脱批评的责任,反而要勇敢介入、积极参与,争取和发挥话语权。

    事件二

    据统计,截至8月中旬,全国各地已挂牌开业的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达21家,筹备中的有15家,预计到今年年底总数将达到或超过40家。

    北京德美艺嘉公司副总裁梁砾:当今的艺术市场不再是简单的“艺术品市场”,而是“艺术产品市场”,或者说是“艺术商品市场”。在当代艺术的投资过程中,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选择主要立足于市场的价值判断,学术研究和艺术评论家的看法对基金经理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事实上,这一现象对应着艺术品金融化时代下的收藏和投资问题,其特征在于对风险规避的需求强于对艺术价值的追问,艺术品价值只是风险规避的问题之一。

    艺术基金的产品设计和基金经理的决策紧密相关,一般基金包括长、短线产品,两类投资方式意味着截然不同的资源配置,但在艺术基金中,3年期的艺术基金产品在当下中国艺术市场环境内已属于长期眼光。目前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仍以中国传统艺术品收藏投资为主,这类藏品投资需要在学术、法律等领域的配套建设成熟后,才可能真正发挥该模式的经济效应。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尝试的性质多于经济效应的创造,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仍是主题。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