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如此流行“审丑”?——“hold住姐”现象反思
http://www.cflac.org.cn     2011-09-05     作者:乔燕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又一个网络热词“hold住”着实“hold住”了无数人,让许多网友用之不迭,就连刚刚因在华表奖红毯上穿透视装而引来众议的影星袁莉也要用“能hold住这件衣服的也不多!”来自我镇定与解嘲。这一热词诞生的母体“hold住姐”,因参加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时,以俗艳雷人的造型、嗲声嗲气的英文、扭捏夸张的作态,向观众传授Fashion(时尚)秘诀而火速爆红网络。习惯了瞬间可以蹿红、朵朵“浮云”掠过的今天,“hold住姐”的走红方式很容易让人想起似曾相识的那些“声名大噪”的“姐”们,甚至有网友惊呼“hold住姐”这个网络时代的审丑新典范,是继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后中国历史上第四朵“奇葩”。

    “hold住姐”的走红的确与上述三“姐”有着雷同之处。她们不过是现代信息环境催生的网络“全天候”公演的“丑角”而已。丑角的核心看点是其所具有的喜剧性和滑稽性。这些“丑角”为人们制造低智、廉价、简单的快乐,客观上迎合了当下大众文化中的娱乐消费,契合了现代社会人们疏泄生存压力的诉求。作为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喜剧性的审美本质一定程度在于审美主体从客体身上看到相对空虚、渺小、丑恶甚至卑劣的本质的时候,内心升腾出的优越感、满足感,甚至是荣耀感。这也正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鄙夷说”和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霍布斯的“突然荣耀说”的内涵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将审丑与审美对立称为弱者与强者的精神消费,便有其合理之处,因为审丑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心理弱势者起到精神抚慰、心灵舒缓和心理调适作用。

    但是,“hold住姐”在具备上述种种类似的娱乐特征的同时,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某些特质。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可谓是一种炫丑为美、自以为是而不自知的本色出演,这让她们“表演”的可笑与荒诞足以充当寻找娱乐的公众的心理“垫脚石”,以致这种围观、戏谑、嘲笑让自视更高的看客满足甚至陶醉。即便有部分人将“姐”们的“超级自信”作为一种励志精神加以认同甚至赞赏,也很难完全驱除不同程度心知肚明的某种羞愧。而“hold住姐”的扮丑、搞怪却显然是与其真正的自我相疏离的。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个小丑的角色,作为表演系大学生的她背后隐藏的却是一个可以与表象截然二分的更为理性的主体,她的理性足以让她以面容、姿态的佯丑来支撑和强化内心的强大。这种强大让她不仅能够“hold住”表演现场,在众人为她的表演笑到“喷饭”的时候,自己仍然保持超然的冷静,而且这种强大更在于她以把握时尚的名义,用具有后现代无厘头特征的四个桥段来演绎、暗示和传递对世事皆能“hold住”的能力与力量。这种力量娱乐观众的同时也慑服了观众,因为这种力量让生存在这个处处存在“伤不起”、事事似乎都“hold不住”的当下社会中的人们,找到了一个扭转与驾驭境遇的代偿性满足。

    看客们在“hold住姐”那里获得浅表娱乐的同时,却隐约感受到了一种正能量,这种能量让他们在拒绝对象的同时生出一种认同,在与对象距离审丑的同时却渴望一种同一。这里似存的一种矛盾、透出的一种张力,也许便是“hold住姐”得以“hold住”观众之所在。

    言至于此,我们必须提起人们思考的问题是:今天的人们非要从“hold住姐”中寻找能量,是一种无奈的现象?还是一种可悲的事实?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