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邂逅
http://www.cflac.org.cn     2011-08-26     作者:王雨檬     来源:中国艺术报

芭蕾舞剧《牡丹亭》剧照

    第65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于8月12日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开幕。本届艺术节聚焦于亚洲文化,以“东西方相遇”为主题,力图为观众带来一场融歌剧、芭蕾、音乐、戏剧多种艺术元素为一体的全球化的文化盛宴。为期3周的艺术节将于9月4日落下帷幕。

    【亚洲剧目欧洲呈现】

    据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官网介绍,本届艺术节亚洲精品剧目丰富,中国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牡丹亭》和台湾地区表演艺术家吴兴国的京剧版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作为艺术节的首日演出备受关注。戏剧《一千零一夜》改编自黎巴嫩女作家哈南·谢赫的小说,首次于欧洲亮相。由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改编、上海京剧院创作演出的新编京剧《王子复仇记》,以及由莎士比亚《暴风雨》改编的韩国舞台剧也应邀参演。《王子复仇记》是中国的《哈姆雷特》,在风格上与武术电影(特别是李小龙和成龙这两位学过传统京剧的武术大师的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暴风雨》是由莎士比亚经典故事改编成的韩国百年史。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蹈总监沈伟为本次艺术节带来了“新舞蹈三部曲”,其创作灵感来自西藏、吴哥窟和丝绸之路。木偶剧《发条鸟年代纪》和越南舞台剧《干旱与雨》也是本届艺术节亚洲剧目中的亮点,其中前者改编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同名小说。同时,本届艺术节也不乏埃及、突尼斯、利比亚、叙利亚的演员和音乐家的精彩演出。

    【英媒眼中的《牡丹亭》】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如果今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是“东西方相遇”的舞台,那么艺术节总监乔纳森·米尔斯在《牡丹亭》中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中国芭蕾舞剧《牡丹亭》以汤显祖1589年创作的古老昆曲为原型,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元素,东方与西方的风格,是整个艺术节中“最有看点、服装最富设计感”的节目。原版《牡丹亭》演出时长达20小时,但是芭蕾舞剧《牡丹亭》仅有1小时40分钟。尽管“开门见山式”的精简版本情节上有欠缺,但仍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古老故事的精髓;而现代舞元素和古典芭蕾元素的交融,既令观众饱览了“足尖之美”,又让传统芭蕾冗长的铺垫变得简洁。尽管杜丽娘重返人间的剧情缺乏巧妙的安排,大师德彪西、拉威尔和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选用欠妥,但这些都是小问题,优美的舞步、别具一格的舞服将被观众牢记在心。

    英国《独立报》认为,《牡丹亭》融合了西方芭蕾和传统的中国艺术。风格上的碰撞可以说是“令人震惊”的,昆剧唱腔和德彪西的钢琴组曲竟重叠在一起。某些故事情节“让人费解”,但舞台效果引人注目。舞台服装既有“极其艳丽的雪纺绸”,也有“奢华的刺绣”。

    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牡丹亭》同时呈现了东西方舞蹈的传统,又在舞台音乐中穿插五大顶尖欧洲作曲家的作品,的确体现了文化的交融。直观地说,《牡丹亭》通过对“萌发爱、失去爱的沉思唤醒文化的感知”。第一幕的表现更突出,伴随着灯光的闪烁,在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名曲《牧神的午后》的映衬下,女主角杜丽娘的3种身份一一上演。其一是杜丽娘自己,身着白衣;其二是花神杜丽娘,以红色服装表现其感性的一面;最后一种是昆曲中的杜丽娘,以展示自我约束的一面。这3种角色的饰演不是通过舞蹈演员的舞姿完成,而是依靠歌剧歌唱家的演唱体现,在中国戏剧表演中,这种风格可谓新鲜有趣。纵观《牡丹亭》,或许它为观众带来的感官刺激多于它自身的情绪表达。

    【跨文化概念推广者】

    乔纳森·米尔斯一直尝试着在亚欧文化之间架起“精美的桥梁”,他认为了解亚洲文化的态势和内涵意义重大。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他强调,“亚洲文化的意义甚至和经济的意义同样重要,亚洲不可避免地关系到我们的未来”。

    《一千零一夜》的导演蒂姆·萨博说:“很多人都知道《天方夜谭》,但很少有人究其起源,我们还原其最初的阿拉伯版本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像我们不了解《一千零一夜》一样,我们并不了解阿拉伯国家,仅仅有最表面的认识。通过这个舞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视角讲述阿拉伯国家,利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改变人们惯有的见解。”

    沈伟用其舞蹈作品更深层次地定义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有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我将作品带到西方的时候,人们认为它很东方,当我把作品带回东方的时候,人们又认为它很西方,所有的文化元素都是混合在一起的,很难描述哪些元素是单纯的西方的,哪些元素是单纯的东方的。在过去的10多年间,我用自己的东方传统舞蹈和西方现代舞蹈的经验去创作我自己的技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需要与对方不断对话,从而延展各自的东西。”

    娱乐网站Skinny.com指出,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创办之初,就希望推广跨文化的概念,本届艺术节着重于东西文化的碰撞,引入日本、中国、韩国的现代舞台表演,以打破欧洲人脑海里的东方印象。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汇集各国作品的凝聚力值得称道,没有这一艺术节,这些异国作品就很难找到与英国观众契合的机会。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