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感情,我们的问题——“芭蕾舞”、“编舞”两大论坛成功举办
http://www.cflac.org.cn     2011-08-19     作者:孙晓丹 徐梦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首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举行期间,由国家大剧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协办的“芭蕾舞”和“编舞”两大论坛于7月14日和15日分别举行。

    在历时2小时30分钟的芭蕾舞研讨会中,各国专家学者围绕国际芭蕾舞比赛以及国际芭蕾舞训练现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中国舞协主席、本届比赛组委会副主席、艺委会主席赵汝蘅表示,现在国际上的芭蕾舞比赛或是会给参赛者带来工作的机会,或是使得参赛选手得到展现自己并得到肯定的机会,而“为什么要比赛”一直都是她所思考的问题。她希望可以借由这次举办编舞比赛给选手搭建一个和国际一流专家交流的平台。本届芭蕾舞评委会主席多丽丝·莱恩讲述了芭蕾舞比赛的起源,指出芭蕾舞比赛的举办也是为了提高芭蕾舞的质量以及制定统一的规则而出现的。肖苏华则认为比赛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搭建一个全面的交流平台;二是培养和发掘新一代的接班人,编舞比赛的举办为改变优秀编导的缺失做出了努力。

    多数与会者认为当今社会的“浮躁”已经影响到了芭蕾界的价值观。本届芭蕾舞评委塔玛拉·罗赫指出舞蹈圈价值观正在发生着变化,年轻人不那么愿意参与到辛苦的训练当中,觉得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成名,因此老师不应只教动作,还应当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目前各国芭蕾舞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人才流失。伊雷克·穆罕梅多夫表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不仅是不同国家的待遇问题,还有政治、环境等其他原因。塔玛拉·罗赫却认为演员出国工作也是件好事,演员在外国可以看到更多学到更多,以后回国传递自己的经验也是芭蕾舞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编舞论坛的主要议题包括当今舞蹈的创作及编舞的技法等。赵汝蘅认为创作人员应该具备很好的文学基础、很好的音乐感觉、很好的编舞技法等基础条件。本届芭蕾舞评委冯英认为编创问题是中央芭蕾舞团的重中之重,中芭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编创的探索。《牡丹亭》编导费波认为在编舞过程中人的个体是最重要的,动作并不重要,编导要使用最简单最抽象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感情以及思想。本届编舞评委阿利斯泰尔·斯伯丁认为艺术当中采取抽象的方式是一种趋势,对于西方艺术的运用和中国文学艺术的运用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这对提高芭蕾的观众数量和保持观众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本届编舞评委肖苏华及著名舞蹈编导王玫则认为,语言是芭蕾舞界的大问题,舞蹈的语汇要发自内心,不能为舞作舞,文化的成像要有自身的基础性,中国舞蹈在未来要追求的是自己的芭蕾编导和中国人自己的审美。

    在芭蕾的语言和程式问题上,本届编舞评委会主席林怀民表示,要想成就芭蕾舞,首当其冲是要冲破它的整个程式,身体的解放也将使芭蕾进入到另一个阶段。在创作问题上,林怀民认为编导应保持一颗好奇心,一点敏感度,一种突破性的思维和对作品内容的选择,有养分的作品才是编导们应该追求的。

    舞研所研究员刘青弋针对当今艺术作品的“雷同”和艺术作品内涵的“肤浅”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对艺术创新的本质缺少认识、错把“技术”当“艺术”以及当代的评价机制标准的缺失这三大问题是主要原因。同时,她指出思想、艺术、技法三者同步创新才能成就好的作品。

    与会中外专家一致认为芭蕾的编舞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艺术作品要反映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感情、我们面临的问题,所以编导们要时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向观众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在创作过程中技巧只是一种参考,规则是一种指导,创作与生活是真正密不可分的,编导用自由的语言、真挚的内心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表达自身灵魂,才能称之为好作品。东西方都应该注意不仅要培养良好的舞蹈演员,更重要的是培养用心创作的艺术家。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