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通过自觉和自信赢得自强与自尊
http://www.cflac.org.cn     2011-08-12     作者:吴文科     来源:中国艺术报

    曲艺界一定要洁身自好、勇于担当,把自身创演当成艺术品去经营,而非作为一般的商品去推销:靠真诚创作,不靠包装制作;靠内容动人,不靠形式炫人;靠思想引领,不靠媚俗逢迎;靠美感升华,不靠性感渲染;靠艺术表现,不靠技术装点;靠倾心投入,不惟资金投注。

曲艺:通过自觉和自信赢得自强与自尊

吴文科(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

    胡锦涛同志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为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加具体的要求,也为包括曲艺在内的文艺发展与繁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文化的自觉和自信,的确是当今文化建设包括文艺的发展与繁荣亟待解决好的两个关联十分紧密的思想意识问题。在笔者看来,当下文艺创演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根本性的原因,是与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和落实不力有关。比如,对文艺发展繁荣的追求目标与评判尺度,就在事实上存在着简单的经济思维标准和庸俗的宣传化追求倾向:码洋、票房、收视率和点击率在许多人那里,特别是一些媒体的宣传中,成了炫耀书刊出版、舞台创作、影视表演和网络经营成功的主要标准,被奉为衡量文艺创演繁荣程度的时代圭臬。唯独忽略了文艺创演属于精神劳动、文艺作品属于精神产品的事实,忘记了蕴含其间的精神向度与思想维度才是衡量其价值的核心尺度。这种风行当下的偏颇追求及评价标准,由于以单一的市场效益遮蔽乃至置换了更为重要的社会效益,或以庸俗的广告式宣传说教替代了文艺的心灵滋育功能,使得文艺创演被简单地“工具化”为发展经济的实用手段和意识形态的宣传附庸。这就必然削弱文艺自身的特质与功能价值,消弭文艺的审美品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市场”的介入和“资本”的掣肘必然会带来审美价值观的扭曲,进而迷失文艺存在的本来性状,改变文艺创演的原初动力,将“为人民服务”异化成“为人民币服务”。这正是文艺发展还不够自觉的表现,也是文艺繁荣亟需克服的弊端。

    联系曲艺创演的客观实际,这种不自觉还与不自信紧密关联。比如,一个时期以来曲艺创演中普遍存在的“说书单纯讲故事,唱曲非要加伴舞,韵诵只把技巧弄,谐谑嬉闹卖粗俗”的积弊,就是艺术上不自觉的表现。具体说来,就是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这一本体特征,不能坚持曲艺独有的审美传统,不能分清“说书”与“讲故事”的差异,不能厘清“唱曲”与“唱歌”、“唱戏”的区别,不能分辨曲艺“叙演”与戏剧“扮演”的差别,不知道“笑声”不只是“谐谑”的目的而更是审美的手段。亦即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曲艺和怎样创演好的曲艺,从而导致在曲艺的创作表演和革新实践中,戏剧化(小品化)、歌舞化与杂耍化倾向日益严重,将艺术发展原本追求的“化他为我”时常弄成了“化我为他”而浑然不觉。如果进一步观察和探究,也不难发现,造成这种偏误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许多曲艺从业人员对自身艺术普遍缺乏基本的自信。即因继承传统不够深厚和理论观念缺乏自觉,形成了创演心理上的不自信,总以为自身的艺术不如别人。如将曲艺表演形式的简便性误认为是技巧上的简单化,把曲艺特有的优秀审美传统当做不够发达乃至过于陈旧,以为“唱曲”没有伴舞就是寡淡和简陋,视口语“说唱”的叙述表演为过时和落后。曲艺原本成熟完善的优势和丰富多彩的资源,亦即绵长悠久的历史和博大深厚的传统在他们眼里反而成为发展的桎梏和前进的包袱。有人打着开拓与革新的旗号,什么演出“时兴”就拿什么形式混搭,什么节目“走红”就向什么类型靠拢;追逐时尚,趋附潮流;“去曲艺化”,标榜创新;事与愿违还沾沾自喜,南辕北辙却振振有词。早已偏离了艺术本体,还以为这就是发展创新。表现在创演的实践上,就是媚俗与迎合:为了赚钱,不惜迎合“市场”而低俗地“媚下”;为求名利,不惜配合“宣传”而庸俗地“媚上”;为赶时髦,不惜消弭“本体”而盲目地“媚它”。这是不明白曲艺的发展繁荣要靠创作表演大批正宗经典的优秀曲艺节目,不明白对曲艺的革新创造是使曲艺的特征更加突显。

    要避免上述偏误,并杜绝这些弊端以推进曲艺的创演繁荣、促进曲艺的健康发展,就必须首先实现曲艺的艺术自觉,同时建立曲艺的艺术自信,进而追求曲艺的艺术自强,最终赢得曲艺的艺术自尊。换言之,推动曲艺的繁荣和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高度的艺术自觉与自信,去追求切实的艺术自强与自尊。

新中国成立初期,侯宝林和郭启儒下基层演出

    这是由于,艺术自觉是一门艺术健康发展的观念前提与理论基础,也是建立艺术自信的思想保证与心理支撑。曲艺的发展和繁荣之所以缺乏艺术上的自觉,主要和从业人员学习继承自身传统不够深入和深刻有关。而我国曲艺教育与传承的传统方式式微和现代机制的缺失,包括中等技能教育的单薄和高等专业教育的缺席,更是直接限制曲艺人才的系统培养和全面孵化。目前主要依靠个人爱好和自学成才支撑形成的从业队伍,无法确保艺术自觉的高度形成和艺术自信的必然建立。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障曲艺发展繁荣的艺术自觉与自信,便不只是曲艺界自身需要努力的事情,从长远的战略角度来看,更是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故有必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切与注意,以尽早健全和完善影响我国曲艺持续繁荣和健康发展的人才孵化机制及艺术教育体系。

    曲艺界自身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空前历史机遇,要乘势而为,迎难而上。尤其面对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和物欲横流的堪忧世风,要特别注意立定脚跟,咬定青山;坚持自身的本体特征,坚守创演的精神价值;不见利忘义、随波逐流,不自轻自贱、自卑自弃;不盲目追逐时尚、胡乱改革创新,不丧失自身特色、迷失自己本性。要像曲艺界的良师益友陈云同志生前所说的那样,坚持“出人,出书,走正路”;像当代相声大师侯宝林、山东快书宗师高元钧、苏州弹词名家蒋月泉、京韵大鼓艺术家骆玉笙等杰出的已故前辈艺术家那样,通过诚实的艺术劳动,推出各自的艺术精品,确立自身的艺术地位,赢得曲艺的社会声誉。而不是相反——或盲目狭隘地为了金钱折腰媚俗,或急功近利地创演速朽的“快餐垃圾”。通过不断的艺术创造建立曲艺的艺术诚信,通过源源不断地推出艺术的精英人才和精品节目取信社会、赢得尊重。在当前,特别要远离“甘愿草莽”的习气和“娱乐至死”的陷阱,不将通俗作低俗,不因笑乐耍贫嘴。对流传的错误观念和认识要保持清醒和高度的警惕。比如,雅和俗分属审美的不同风格,各有价值与特色,没有是非优劣之别,不能对立起来看待;再如,艺术品有高雅和低俗之差,艺术样式却没有高下好坏之分,不可厚此薄彼、见异思迁;又如,低俗、媚俗、庸俗不是曲艺的“原罪”,曲艺也拥有流芳千古的经典,不能因为成见和误解而放弃自珍与自爱。特别是,面对当前文艺创演普遍存在的诸多恶俗状况,曲艺界一定要洁身自好、勇于担当,把自身创演当成艺术品去经营,而非作为一般的商品去推销:靠真诚创作,不靠包装制作;靠内容动人,不靠形式炫人;靠思想引领,不靠媚俗逢迎;靠美感升华,不靠性感渲染;靠艺术表现,不靠技术装点;靠倾心投入,不惟资金投注。只有这样,才能凭借艺术的自觉创造建立起艺术自信,进而通过艺术的自强追求赢得艺术自尊。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