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道从容——记书法家、北京市平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振林
http://www.cflac.org.cn     2011-08-05     作者:白水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振林,笔名风清翰,1953年生,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野草诗社社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作协会员、北京书协理事。师承著名书法家王友谊先生。

    其书法作品曾在第四届“中华杯”全国新北京新奥运书画大展中获银奖;“登月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嫦娥奖银奖”;“滕王阁杯”书法大赛获金奖;“金鼎杯”书法大赛获银奖;纪念屈原逝世2285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中获金奖;第五届“欧阳询奖”书画大赛中获银奖;相约稼轩故里首届全国书画名家艺术大展中获稼轩学术奖。其作品被《海内外书法家作品集》《中国书画家大典》《中华墨宝传世大典》等书刊收入并发表。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振林先生首倡,在平谷成立了第一个民间文学组织——“清风诗社”,从此艺道仕途两条线,交叉蜿蜒前行。他写清丽的诗歌、婉约的词牌,更时常以潮润的笔调,把生活的真实感受揉入散文的篇章。

    暑去寒来,一晃30载,一部《悟美集》当作了诗歌的概括。一个偶然的机会,又使他闯入了书法的殿堂。

    2007年至2008年间,野草诗社举办冲击“国展”书法培训班,军旅书法家倪进祥任该班主任。在他的关心引导下,振林开始迈进了学习书法的门槛。

    他还接受了著名书家沈默先生的指导。沈先生讲:“习书道,要讲方法。要求选准与自己审美趣向相吻合的一家碑帖,要在读帖上下功夫,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每一个字吃透而忌贪多。要让大脑信息实现与古人灵魂的沟通,进入古人的书写创作状态,才能写出有古人神韵的作品。才能出神入化,创作出上乘之作。”这些道理如清风,给他以深深的启迪。

    王振林遍览书法百家,最终选择了《曹全碑》。《曹全碑》笔法秀润遒劲,气质外柔内刚。在结构上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开张流畅,含蓄稳健。在风格上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秀美之中蕴含豪气。这些特点无不与王振林的审美追求高度吻合,因而很快沉湎其中,在反复地临习和不懈创作中,体会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

    为更好学习书法,王振林又正式拜篆书名家王友谊先生为师,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书法艺术的深造。

    王振林连续两年参加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和清华美院的书法培训班,具备了创作的能力和条件。2008年5月,从他的第一幅楹联作品获奖开始,参加全国书法大赛曾多次获奖。此后,他先后加入了北京书协、中国书协,还被选为北京书协理事。

    他在艺术上能有较快进步,至少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有着较好艺术感悟能力。任何一门艺术,老师直接教会的东西永远是有限的,师者说到一,天性灵慧的学者则能感知到三或五,是谓举一反三。二是勤于思考。振林为官多年,善于逻辑思维,缜密的思考运用于领悟书道可谓驾轻就熟。三是诗人气质。古往今来,但凡书法大家,无一不具备诗人气质。从王羲之《兰亭序》,到米芾《蜀素》《苕溪》,论及其中的书法艺术自然是已臻化境,但同时自创的诗文也是传诵千古,正所谓诗书一体。应该说,具备诗人气质不一定成为书家,但是凡书法大家肯定具备诗人气质。

    这种气质在王振林身上有明显的体现,他给自己确定了“笔下春花韵,书成秋水神”的书法风格,除为别人书写特定内容的作品外,一般要求自创内容。他为自己书房题联:“开卷深知书有味,临池顿觉笔传神”;他参加全国楹联书法大赛时自撰楹联:“铁人风范千秋颂,大庆精神万代传”;他参加平谷书协主办的“上元雅集”,书写的是自撰诗:“花海无涯红满地,春风有色绿群山。游人何故如潮涌,向往桃源在觅间”;老师的老母亲去逝,他书送自撰“地悲无语,痛失慈善郝家母;天喜有知,升座清灵菩萨身”的挽联以寄哀思。书写自作诗文,这是书家情怀和综合素养的体现。

    振林快退休了。仕途休止,艺道正宽。对于书法,还要往深、透处掘进,逐步涉猎行草、篆书。对于诗文,有一部《悟美集》了,第二部是散文,名曰《守真集》,已待付梓;第三部是词选,正在创作积累中。艺道也并非一条线,是个复杂的工程。王振林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行,从容不迫。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