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在金钱间还是在心灵间生存
http://www.cflac.org.cn     2011-07-27     作者:胡海迪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召开研讨会,就目前国内大片的创作及其对受众心理结构的重塑与影响展开了深入讨论。来自辽宁省社科院、辽宁大学、《芒种》杂志社、辽宁出版集团以及辽宁省剧协、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的众多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

    对于目前国产大片的现状,与会者认为,目前中国电影虽然在票房上有巨大进步,但远远不够“繁荣”。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年产量达400多部,但观众能看到且制片方能赢利的只有少数几部。而且,就是这少数几部也并没有对观众产生持久的影响。其原因是,现代电影越来越追求浅表的、离奇的叙事以及华丽的视觉效果,缺乏审美意识,缺乏深层精神观照。电影大片的生产者普遍缺少责任意识和文化担当。制作者津津乐道和恣意炫耀的是票房上的成功,而对艺术上的平庸甚至失败却毫不赧颜。对于一些电影产业从业者来说,创作元素只有产生良好的市场效益才是有用和必须的,而电影艺术本当具有的精神探索和超越意识被抽空,只余下坚硬的外壳,日益符号化、模式化。

    专家指出,当代受众的艺术感受力与大片的艺术水平有很大关系。影视是当今最强势的媒体,受众因之与艺术有最直接最广泛的接触。如果承认“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那么,不夸张地说,受众多是以电影、电视剧的方式来完成他们走出校门之后的自我教育和灵魂成长的。但是,大片的制作者以追求商业利益为出发点,对观众现有的感受力采取迎合的态度,而不会顾及潜在的小众的接受心理和欣赏口味。他们会选择投入的方向,将挑战大众趣味和现实权力的任何可能都视为投资风险加以规避。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受众本来丰富的心灵世界在艺术中得不到滋养、呼应和验证,反而与大片中的世界形成了一种或隐或显的同构关系。比如,大片在资本天然的诉求下,常会在简短的一两个小时里,以最快速度捕获人心,激发快感,赢取票房,由此也建构着受众对艺术情绪化的快餐式接受心理,助长着他们的浮躁心态。这样的心态,又给更多以大片为表、滥片为里的粗劣作品制造了茁壮生长的温床。这样,受众的欣赏水平始终无法提高,只能在低层次徘徊,而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也必将无法摆脱平庸和速朽的命运。

    对于中国电影大片的未来前景,专家们认为,国产大片不惜重金打造的视觉盛宴当然是为了让观众在影片中完成一次不同于日常的幻觉体验,并在这样的体验中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但更为重要的是令观众获得人生的某种启示。人性关怀与人生关注是打动观众进而建构真善美心灵世界的重要路径。这是电影的终极使命。所以,对于当前中国的电影大片制作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赋予大片灵魂,而不是让它画皮般地活在人间,这样,大片乃至整个影视界才会有价值、有出路、有前途。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