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老百姓近一点——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后的感想
http://www.cflac.org.cn     2011-07-22     作者:戚建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很荣幸获得并且珍视“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这个荣誉。作为一名长年在创作一线的文艺工作者,我深知这个极有分量的奖项背后,不单单只是赋予我个人的荣誉,它更多的是承载着一种使命与责任,鞭策着我继续为咱们老百姓写歌,激励着我继续在艺术创作这条道路上坚定走下去。

    “德艺双馨”对文艺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莫大的荣誉,又是毕生为之努力的目标和追求。今天站在这里,我深知,与全国广大优秀的同行们相比,我做得还不够多、还不够好。这次忝列其中,更加坚定了我向老一辈音乐家学习、向更优秀的音乐界同仁看齐的信心。我是从威海走出来的一个普通文艺工作者,从小就对音乐充满了敬仰与热爱,记得1981年,我的第一个作品《老师的目光》在刊物上发表,得到了7块钱稿酬,那是我第一次在国家的刊物上发表作品,我激动得就像过年。几十年来,我秉承山东人纯朴、孝道、真诚的特质,由热爱音乐开始,坚持为老百姓写歌,写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写老百姓纯朴真实的情感——我想我只是做了一名音乐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对于各级领导、诸位师友对我的肯定,唯有怀着忐忑的心情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在我几十年来的创作过程中,有一个原则几成我的一种信念,这就是只有牢牢地扎根生活、用心地采撷生活,才能在作品中渗透出炽热的感情、迸发出勇气和力量,才能真正打动人、感召人,才能真正回应广大老百姓的期盼。艺术创作离开了生活,注定会是空的。所以我在这里要感谢生活所带给我的感悟和给予我的力量。此时此刻,我要感谢我的恩师邹树君老师,是他鼓励我并引领我走上歌曲创作这条道路,一路前行、至今不悔;我要感谢我的亲人和师友,正是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让我走到今天;我也要感谢我家乡的领导和朋友,是他们的信任与敦导,让我心无旁骛、潜心创作——如果把生活比作一塘池水,我想正是这来自领导的关怀、师友的勉励、亲人的叮咛,才使得这池水溅起水花、泛起涟漪,化作一个个音符,才有了一首首老百姓爱听、爱唱的歌曲!

    在这里,我特别地要对中国文联、中国音协表示感谢并致以一个普通文艺工作者的敬意!可以这样说,中国文联、中国音协是我的另一个“家”。这几年,中国音协给我们音乐工作者提供的平台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端,为我们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到位、越来越温馨,这一点我感触特别深。像去年我参加的“走进革命纪念地采风创作”系列活动,进延安、上井冈、入韶山、聚首遵义、再赴西柏坡,真正能做到沉下身去感受光荣历史、静下心来汲取艺术滋养,受到的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及精神上的洗礼。在我们威海召开的“全国音乐类评奖座谈会”开门纳谏,“剑”指时弊,着力在破除“评奖指挥棒”、评奖“浮夸风”、“浮躁风”等方面想好办法、出新点子,倡导我们音乐工作者争作德艺双馨模范。在不久前结束的“唱响中国”歌曲征集活动中,我有幸有两首作品入围36首,《好男儿就是要当兵》成为10首获奖歌曲之一。这也正是得益于中国音协的全国布局、广泛发动。

    从事音乐创作尤其是写歌,怎么写只是个技术问题;而写什么,则是一个态度上的问题。在二者之间,我更注重后者,它不单单是艺术上的创作,更是代表了一名艺术家的责任良知与社会担当。《常回家看看》《中国娃》《母亲》《父亲》《儿行千里》《亲吻祖国》《红旗颂》《咱老百姓》《好运来》《欢天喜地》等等,在我所创作的作品当中,“离老百姓近一点”是一条主线。因为我觉得,广大老百姓才是文艺作品最广泛、最主要的关注者和倾听者。你写歌有意识地贴进了老百姓,饱含着真情、实情,不去炫技、不做作,能唱出百姓的心声,老百姓才会喜欢、才会传唱。

    创作歌曲《爷爷奶奶和我们》时,我是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写的,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凝聚了太多亲人的关爱。记得我参加高考时,奶奶每天让我坐在量米的升上吃饭,以借“升”的谐音盼我能考上大学,这些最平凡最朴素最醇厚的亲情让我终生难忘,也成为我创作的源泉,让我的灵感和感动一起涌动。歌曲《情系老百姓》,就是我心中对老百姓的爱、对国家的爱、对党的爱的自然流露。我希望自己的每一首作品都能唱出百姓的心声,时代的新声。凡是让别人感动的作品自己首先感动,凡是让别人流泪的作品我都流过泪。我觉得,这也是我对“德艺双馨”丰富内涵的一种理解。也只有这样,你才会自觉增强责任感,才有可能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三俗”及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才能不断督促自己,才能以老百姓的口碑为标杆,不断登攀艺术的高峰!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有幸生活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国富民强,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这都为文艺创作积聚了丰厚的素材,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躬逢盛世,我们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为伟大的人民歌与抒,为火热的时代鼓与呼。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更加积极地投身公益、关注民生,拿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奉献给我们的时代、奉献给我们的人民!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