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音乐创作的瓶颈
http://www.cflac.org.cn     2011-07-13     作者:宁静     来源:中国艺术报

出席中国音协工作座谈会的音乐工作者热议

如何突破音乐创作的瓶颈

    “近年来我国音乐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还面临一些问题,尤其是优秀作品缺乏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的状况下,作曲家首先要思考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努力突破创作瓶颈。”这是在7月8日中国音协召开的音乐工作和音协工作调研座谈会上,在京部分音乐家和音乐工作者的思考。座谈会由中国音协副秘书长王建国、田晓耕主持。

    大家认为,中国音协近几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如金钟奖评选、交响乐百年回顾、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作征集,今年又为庆祝建党90周年与多家单位共同举办了“唱响中国”优秀歌曲征集活动等。这些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中国音协在音乐界和社会的影响力,对推动音乐事业发展、活跃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大家同时指出,目前优秀作品缺乏的问题依然突出,值得认真思考。中国合唱学会会长田玉斌指出,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群众合唱开展得十分活跃,但优秀的合唱新作少,各合唱团演唱的作品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品居多。虽然也有一些大型合唱新作问世,但没有流传开来,说明作品还不够成熟。纵观百年来的中国合唱作品,抗日战争时期有《黄河大合唱》,新中国成立后有《长征组歌》。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还没有产生出反映这个时代的大合唱。中国音协合唱联盟副主席周国安认为,现在金钟奖评选纳入了合唱和流行音乐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这两类音乐活动参与者最为广泛。在全国都在举办“红歌会”的情况下,一定要重视创作,这会对金钟奖的合唱比赛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努力创作出能代表时代的作品,是与会者共同关心的话题。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宋瑾教授指出,过去我们讲民族化、大众化,而当下我们作曲采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法,调性多样,这与我们目前文化的多样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这是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标志。比如《东方红》让人想起毛泽东,《春天的故事》让我们想起邓小平同志。音乐创作最重要的是要出新,作为音乐家要思考音乐的创新,努力创作出能代表时代的作品。对此,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王宁也很有同感,他说,现在能传世的作品太少,也与演出机会少、媒体的传播不够有关系。现在很多院团搞的音乐季,百分之九十都是西方作品。音乐家对推广本土音乐应该有责任心,注重本国作品。国外很多国家很重视自己的作品,要求音乐季或音乐节主要演出本国作品。中国现在的交响乐、室内乐的创作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只是演出的渠道少。对作品还要加大推广力度,像这次“唱响中国”的推广力度就很大,很多家电视台都在播出,且反复重播,加上网上的传播,所以优秀作品能四处传唱。

    对于作品的传播,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马秋华有自己的见解。这位曾担任过青歌赛、金钟奖等很多声乐比赛的评委,谈到目前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就是唱美声的演员演唱外国作品很到位,一唱中国作品就变样,说明从老师那里就对中国作品缺乏研究。有一位从教50年的老师举办师生音乐会,一共只演唱了3首中国作品,其余20多首都是外国作品。她认为从教学方面就应该重视中国作品。现在学校也对民族声乐的继承很重视,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教学大纲就硬性规定演唱中国作品的数量。另外,金钟奖对民族声乐比赛规则不断完善,现在又增加了古曲、戏曲、民族歌剧等内容,加大了中国作品的比重,这种做法其他赛事也可借鉴。这样将有力促进民族声乐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能推动中国作品的传播。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认为,创作问题是在社会进步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的去看。作曲家首先要思考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这个时代找到为谁浪漫为谁美容易,但要找到为谁庄严很难。现在是和平时代,民众的注意点不在一起,如何突破创作瓶颈,要从历史的、哲学的层面去思考。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只有一个心思,那就是抗日救国,所以《义勇军进行曲》凝聚了大家的心声。现在是一个多样化的时代,但应该追求更高的艺术品位。不能迎合社会,尽量减少命题作文、长官意志这样的创作方式。连孔子那个时代都对“郑卫之音”有所批判,我们现在也要加以引导,提高民众的艺术趣味。对此词作家晨枫也有同感,他认为要找准今天这个时代的节点,艺术家要有良知、有责任感,要有艺术追求。在多元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多样化的作品。作曲家冯世全建议,中国音协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制定计划,集中力量,争取每年在有基础的作品里抓一两部精品。

    与会者还认为,目前上演的音乐会很多,新作也多,但质量良莠不齐,要加强音乐评论工作,以引导创作。在这方面,中国音协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