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秒合唱团”:比摘金夺银更激动的是和谐
http://www.cflac.org.cn     2011-07-08     作者:裴诺     来源:中国艺术报

    随着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的落幕,“八秒”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词汇。为什么?杭州师范大学“八秒”混声合唱团获得金奖,杭州师范大学“八秒”女声合唱团获得银奖。

    合唱团为什么要叫“八秒”?杭州师范大学合唱团指挥阎宝林坦言:“6首歌曲、6种演唱方式、6种队形,我们在每种队形变换的时间大约都在8秒左右。就这么简单,给合唱团起名字的时候,就有一个念头始终在我脑海中闪现——要给孩子们一个‘实’的概念,要让孩子们知道‘效率’的重要性!”

    实,也正是杭州师范大学混声合唱团、女声合唱团获胜的法宝。在光环的背后,是上届比赛银奖获得者、杭州师范大学学生的汗水和泪水——“合唱团90多位成员都是在校学生,而且50%都是新生。7个毕业生连毕业典礼都没赶上。3个月的备战与训练,每天训练12个小时,晚上经常练到10点半。即便这样,每天学校熄灯后,还有人跑到学校的路灯下背谱子……”

    谈到此次获胜的“法宝”,阎宝林直言有四点——

    第一,敢为人先。此次参赛,“八秒合唱团”在阎宝林的指挥带领下演唱了12首风格迥异的作品,除经典作品《大江东去》《大红枣儿甜又香》外,还有日本合唱《跳向蔚蓝的天空》、祖鲁族合唱《Iparadise》及现代作品《西湖》等,其中有4首歌曲是评委们从未听到过的。赛后,“八秒合唱团”的谱子经常悄然失踪,更有很多人在赛后追着打听谱子的来历。看在眼里、美在心里,阎宝林暗自兴奋:“这么多年在国外放弃游览机会而一头扎进音像店的努力没有白费,杭州师范大学合唱团的‘新歌’还可以唱上好几年呢。”

    第二,量体裁衣。“唱《黄河大合唱》,我们唱不过那些有过更多人生经历的合唱团;唱少数民族歌曲,我们唱不过内蒙古、贵州等地的合唱团;那我们靠什么取胜?‘每一只鸟儿都想飞向蓝天,但最初总不是飞得那么顺利……’要走向社会了,日语歌曲《跳向蔚蓝的天空》唱的正是孩子们的心声,他们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了!”

    第三,苦练内功。“合唱团每个人都有一份业务‘档案’,记录着他们的实际训练情况。每次排练时,我都要求大家在钢琴伴奏不出声音的前提下唱出国际标准音高“La”,95%的人都可以唱准。

    第四,知己知彼。此次到达昆明后,阎宝林没有在比赛前让合唱团训练过一次,他的要求只有一个——休息!他深知来参赛的所有团队都会有很大压力,该校学生更是刚刚经过期末考试,必须让他们尽可能地放松心情、恢复嗓音。

    “演唱的多样性,风格的多维性,表现文化的多元性,具有引领性。”是评委给杭州师范大学“八秒合唱团”的评价,由于引入了西方合唱的理念和唱法,加之精湛的表演技艺,杭州师范大学合唱团展现出了全新的合唱方式。正如阎宝林所说:“获奖固然快乐,但最快乐的是参赛的过程。与其说我们引领合唱的理念,不如说我们引领生活的方式。现在大家提倡和谐社会,‘和谐’这个词最早出自合唱,合唱是体现社会民众和谐的最好表现方式之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快乐给大家带来快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这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颁奖晚会结束无一例外地把身边的纸屑和矿泉水空瓶带下舞台、为了多取而没有吃完的自助餐向餐厅厨师和服务员鞠躬致歉……除了摘金夺银,“八秒合唱团”的成员们更直接地领悟到了合唱的三大精神——谦让、合作、责任感,更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对于此次获奖,大家最感谢的还是平日里招呼他们生活起居、为了此次大赛瘦了12斤的“阎爸爸”。参赛期间,大家偷偷外出为阎宝林订了一个蛋糕,6月19日父亲节当天,当蛋糕出现在阎宝林面前的时候,“阎爸爸”感动得热泪盈眶……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